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20年来,工程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月29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2004年,中共中央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回首过去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研究重点,把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把深化理论研究与推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借鉴国外成果和扩大中国影响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相关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十九届五中全会、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和改革创新形成系统谋划,党和国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推进。
2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中央宣传部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创新了理论研究机制,实现了理论工作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的深度结合。编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列宁全集(第二版增订版)》等标志性著作,持续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理论读物以及《敢教日月换新天》《领航》等专题文献片,在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壮大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编写出版大量重点教材,覆盖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学科专业的工程教材体系逐渐形成,有力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巩固壮大包括各级各类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研究中心(院)等在内的理论阵地,选育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造就了一批有信仰、有学养、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愧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
迈入新征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国人民“四个自信”明显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为新征程上进一步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有利条件。我们不断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对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随着“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加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国际话语权的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和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更大贡献。要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体系化、学理化为方向深化理论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与此相对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必须在理论研究和阐释的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重点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党的创新理论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提炼概括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学术范畴,强化理论的体系化概括和学理化表达,推动全社会更好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为导向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攻关是基础,转化运用是关键。理论的研究是为满足时代和人民的需要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必须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反映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沿革和实践要求。在此基础上,还应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把“有意义”的道理讲得“有意思”,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和掌握,从而为伟大事业凝聚伟大力量。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扩大国际影响力为目标优化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也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必须从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出发,在加强与海外马克思主义交流,更加充分地借鉴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有益成果的同时,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研究成果不断走向世界,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播,不断扩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引领力,让马克思主义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展现出来。
(作者周家彬,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广西研究基地研究员。原文刊载于《中国青年报》2024年12月4日第4版。)
原文链接:[中国青年报]周家彬:在新起点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