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生态文明研究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2023”。党委常委、副校长朱信凯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刘青主持发布会。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贾铁英,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并针对指数发布成果展开研讨。
朱信凯表示,良好的生态资产管理是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在全国各地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编制并发布“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2023”,全面分析我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生态资产管理现状及特点,有利于推动各地通过高水平的生态资产管理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同时,“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2023”的发布有助于帮助各城市识别现阶段在生态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更好地提升当地生态资产管理水平、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决策参考,对推进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庞军代表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2023”。他表示,这是国内首次发布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关注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资产管理水平及效果,以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评估对象,编制涵盖生态资源禀赋、政府生态资产管理、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价值实现四大领域、包括72个三级指标的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标体系,在广泛收集数据及科学赋权的基础上,形成城市生态资产管理综合指数和四大领域分指数,全面评估了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生态资产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根据“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2023”的排名,位列前10位的地级以上城市依次是重庆、南平、北京、宜昌、呼伦贝尔、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根据四大领域分指数得分,可将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按照各自在生态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划分为五种类型:生态资源禀赋-市场化价值实现型(如重庆、甘孜、凉山、酒泉等)、生态资源禀赋-生态保护补偿型(如呼伦贝尔、海西、玉树等)、政府生态资产管理-生态保护补偿型(如张掖、果洛、黄南等)、政府生态资产管理-市场化价值实现型(如南平、北京、黄山、天津等)和四大领域均衡型(如海南州、阿坝、普洱等)。
指数发布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初具成效,各城市在生态资产管理方面区位特征明显,东西部城市各具优势,长江流域城市优于黄河流域,且福建、江西、青海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试点地区的城市成效较为显著;在政府生态资产管理水平方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领导小组”是政府实施生态资产管理的关键制度安排,在这两方面落实到位的城市其政府生态资产管理指标得分较高。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生态资源禀赋与政府生态资产管理能力不匹配,西部一些生态资源禀赋丰富的城市其政府的生态资产管理能力却较弱,而东部一些生态资产管理能力较强的城市其生态资源禀赋却相对匮乏;二是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需求较高的城市其地方政府财力往往不足;三是生态保护补偿水平与市场化价值实现能力呈现区域分化,生态保护补偿水平目前主要以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得分较高,而市场化价值实现能力则主要是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部分城市表现更好。
庞军表示,各城市在生态资产管理方面应强化政策落实,通过编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成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领导小组,提升政府生态资产管理能力,缓解部分生态资源禀赋丰富的城市其政府生态资产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应积极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实现合作共赢,并开拓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在市场化价值实现方面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空间,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在专家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发布会成果展开深入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表示,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发布“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2023”对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数体系强调政府在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产品全链条转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利用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数排名的方式,对提高地方政府重视程度、推动城市政府在生态资产管理方面的主动作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首创性。生态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生态惠民、生态富民,在评估体系中探索纳入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推动生态资产管理指数评估国际化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期待指数体系能够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提供破解发展和保护冲突的中国之道。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葛察忠认为,编制并发布“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2023”具有创新性,在城市层面评价生态资产管理水平是国内首次,是中国人民大学贯彻落实、深入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成果。研究视角聚焦城市层面,提出了基于生态资源禀赋、政府生态资产管理、生态保护补偿和市场化价值实现四大重要领域的指数框架,工作成果十分突出。未来,期待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能够持续发布,动态体现存量与增量变化,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领域的新概念、新做法,将研究成果拓展形成理论框架、体系方法、成果平台,为提升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水平提供更丰富的参考,在国际话语体系中讲好中国的故事。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显强从生态资产管理的意义、指数体系的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等方面发表看法。他表示,生态资产管理是实现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指数体系与时俱进,基于“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产品”的完整转化链条,帮助中国各城市定位生态资产管理的优势与短板。评估紧扣生态资产管理主题,三级指标体系基于完善的理论框架、完备的方法论,考虑禀赋、管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重要领域,具有全面性、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研究结果反映了生态资源禀赋和政府生态资产管理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高水平生态资产管理提供启示。期待未来指数体系进一步体现政府生态资产管理重要性,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和成效。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许文认为,生态资产管理指数具有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不仅具有系统性、首创性、指示性和引领性,更具有推动性,对各层级政府管理,尤其是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生态资产管理指数敏锐地把握住生态资源价值化的核心过程,构建了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产品的分析框架,形成生态资源禀赋、政府生态资产管理、生态保护补偿及市场化价值实现四大领域,研究过程扎实、评估结果富有洞见。期待未来可以在指标内容及排名方式上进一步优化,为地方完善相关工作提供精准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文余源高度评价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指出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前沿性、引领性、可操作性和诊断性,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特征,体现“两山”理念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方面的重要内涵。“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2023”的编制是“从0到1”的一次突破,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奋进在时代前沿,引领学术潮流,服务国家战略的风范和品格。未来要推动建立生态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顶层设计,注重生态资产管理与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有机衔接,将生态资产管理理念推向国际。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陈敏鹏充分肯定了“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2023”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并就指数完善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能持续发布全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注重指标、方法的动态有效性,为更好促进全国生态资产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在国际引领方面,希望指数既彰显中国特色,又体现国际视野,发展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指数体系;三是希望引入更多国际前沿理论,丰富生态资产管理理论研究,增强国际认可度。
“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2023”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庞军,副教授马本领衔开发,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多位师生参与指标体系的编制和评估工作。该指标体系由一个综合指数、四个领域分指数构成,可以实现对337个地级以上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总体水平、分领域水平的精准诊断,为我国城市提升生态资产管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