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与北京虽相隔千里,却联系密切。中央音乐学院澳门籍大学生赵娉悦用“梦想成真”形容来到北京的感受。首都北京为一批又一批的澳门青年提供了扬帆逐梦的良好机遇和广阔平台,澳门青年也以自己的青春和才智为京澳两地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让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2023级本科生吴芸曦:金奖得主是一名“05”后
金奖!今年3月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北京市总决赛中,来自澳门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大一新生吴芸曦荣获金奖。她是一名“05后”,是北京市年龄最小的金奖获得者,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唯一的金奖得主。
初见吴芸曦,很难想象这位生长于濠江之畔亭亭玉立的少女从小就对政治与国际关系有浓厚兴趣。她曾是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副理事长,获得过外交部驻澳公署举办的澳门青少年外交知识竞赛冠军。不仅如此,多才多艺的吴芸曦参加过武术比赛,能讲一口标准普通话,还精通粤语和闽南语,英语能力出众。
最近,吴芸曦在运动时不慎摔伤。接受采访时,她在寒风中拄着拐与记者见面,仍然从容不迫侃侃而谈,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与自信。或许正是这种独特的气质,帮助她在强手如林的各项赛事中脱颖而出。
2015年,还在上小学的吴芸曦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当时,她和妹妹就主动向爸爸妈妈提出要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上中学后,虽然澳门没有政治课,但吴芸曦却自己阅读了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了增加她对时事政治和内地的了解,爸爸每天专门在早餐时段打开电视收看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最终,吴芸曦选择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国际政治。在她看来,学习政治相关专业一定要来首都北京,这里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平台。
谈到自己就读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吴芸曦首先提到的就是院内多位颇具知名度老师的名字。能有机会聆听这些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的学者授课,对她来说是种享受。今年10月,美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米尔斯海默来人大演讲,教室内人头攒动的火爆场面令她印象深刻。
去年9月,吴芸曦刚刚入学,看到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报名通知,虽然已是“身经百战”,她仍然希望通过参赛在职业规划方面获得经验和启发。吴芸曦认为,自己能够从第一关提交材料开始一路拿下北京市金奖,突出自身特色是重要原因。她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是“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在全市1万多份参赛选手材料中很容易受到关注。从赛事的人大校内阶段晋级北京市阶段之后,学校老师和领导也对吴芸曦参赛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不但为她请了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进行指导,校领导还专程来听她演讲,鼓励她创造佳绩,极大地增强了她的决心和信心。
旅游业是澳门的支柱产业,澳门正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吴芸曦的父亲是澳门资深旅游从业者,耳濡目染之下,吴芸曦对澳门旅游业等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发展也十分关注。她告诉记者,小时候,内地游客去澳门通常只在威尼斯人等酒店、娱乐场所内和周边活动,旅游项目较为单一。澳门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不仅龙环葡韵和三盏灯等极具澳门历史文化特色的片区得到开发,受到内地游客欢迎,巴黎人、伦敦人和葡京人等新建的酒店和消费综合体也陆续开业,让游客和市民都有了更多休闲购物的选择。
在中国人民大学,吴芸曦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她打趣说,自己喜欢这种不断挑战和突破自我的感觉,有点像游戏里的“打怪升级”。展望未来,她希望能出国深造,进一步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因为研究国际政治也需要走向世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学者廖伟骏:发展中国“土生土长”的科技
北京的冬日,寒风凛冽,气温持续走低,人们纷纷裹上厚重的外套。然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澳门籍青年学者廖伟骏却身着运动服,身姿矫健,活力满满,更像是朝气蓬勃的体育老师,而非传统印象中严肃稳重的学者。
2012年廖伟骏就来到了北京求学。时光荏苒,如今他早已适应了北方的天气和生活习惯,甚至将北京视为“真正的家”。三年前,从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廖伟骏毅然选择留在北航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任教,加入确信可靠性中心,研究确信可靠性理论,发展这门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原理与技术。
谈及这个并不常见的专业,廖伟骏的眼睛亮了起来,热情仿佛被瞬间点燃。他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解释,可靠性研究的对象是某一个系统,而他要深入探究的,就是这个系统的功能是否稳定可靠。比如,一架飞机最基本的功能是飞行,而可靠性研究就是要确切地判断飞机的飞行是否安全无虞。“我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能将数学巧妙运用在实际工程,甚至直接服务于我们国家建设的研究方向,这一点在当时深深地触动了我。”
“特别是在这十年间,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飞速攀升,我们越来越注重追求可靠性。”廖伟骏进一步补充说,他目前所从事的是更加贴近产品的可靠性研究。
在廖伟骏的言谈之中,能明显感受到他对专业的热情,以及对学术的执着追求。他将自己的博导视为人生榜样,渴望也成为一名学术严谨、逻辑缜密的优秀学者。他满心期待能够把握住国家发展的时代机遇,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北京的这十二年,廖伟骏还收获了如家人般亲密的朋友,见证了内地的高速发展。“我亲身见证了北京和内地如同魔法般的飞速发展。”廖伟骏回忆,在他入学时,学长们还会贴心地提醒他带上一些生活用品,因为那时内地不太方便买到澳门品牌。然而,等到他的学弟学妹们入学时,他只会豪迈地说:“啥也不用买,淘宝全都有。”廖伟骏坚信,祖国的发展不会停下脚步,机会依然如繁星一样繁多。
在廖伟骏的眼中,澳门也在慢慢改变着:店铺普遍支持电子支付,家门口就能品尝到各地的美食,科技的应用让城市变得越来越智慧……但最令廖伟骏感慨的是,如同他的研究方向一样,澳门一直都在稳步发展与变好。
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突破了廖伟骏脑海中澳门发展的局限性。廖伟骏认为,相邻的几个城市就像零部件,紧密组合形成了大湾区这个系统,每个零部件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也在相互作用下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绚丽火花。
每年寒暑假,廖伟骏都会回到澳门探亲。在回到高中母校与学弟学妹聊天时,他惊讶地发现学生们在做报告或交流时都说上了普通话,而不是澳门人习惯使用的粤语。学弟学妹们告诉他,现在他们追的大都是内地拍摄的国产剧,所以他们也习惯用普通话聊天了。廖伟骏觉得,这充分体现出年轻人对中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廖伟骏由衷地希望有更多澳门学生来到内地学习,深入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欢迎他们来到北航,再从北航出发,去勇敢探索星辰大海,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未来,当澳门回归30周年、35周年、40周年时,把我们所做的成果分享给伟大的祖国,分享给美丽的澳门。”
北京大学1993级硕士校友、普强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何国涛:澳门科技业发展必须携手北京
在海淀区西北角的四维图新大厦,记者见到了澳门籍企业家、普强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何国涛。他向记者透露,他们目前是几家头部汽车企业人机交互设备的供应商。
采访这天,何国涛正好回到北京。现在,他每年一半的时间都放在紧邻澳门的珠海横琴,频繁穿梭于京、珠、澳三地。为了事业持续奔波,也是他整个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何国涛1993年从福建华侨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攻读研究生,随后前往美国深造和发展。到2010年回国创业时,他已在硅谷摸爬滚打了10多年。
“我们这拨人赶上了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何国涛说,他回北京的前几年,北大计算机系的同学不少人已经成了上市公司的老板。那时,当他从硅谷望向北京,科技行业迅猛发展的大潮,得天独厚的创业环境,还有数不清的青春记忆,都使何国涛无法拒绝北京的吸引。北京也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夫人就是一位北京女孩。
现在,何国涛是2023年5月重组的澳门科技委员会委员,曾入围北京“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20强”。回首创业之路,他感触良多:“普强是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我们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帮助和支持。虽然一路磕磕绊绊,但一直在向上走。”
在普强的办公区内,记者还看到了西方面孔的年轻人对着电脑忙碌。何国涛介绍,这是北大的西班牙留学生,由北大老师推荐来公司实习。除此之外,公司还有俄罗斯籍、德国籍员工,以及澳门同胞和台湾同胞。
何国涛说,北京聚集了中国和世界的顶级科技公司,走在路上时不时就能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号。北京也会聚了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人才,科技企业只要从中挑选,便可以满足人才需要。这些人才不但技术过硬,还具有世界性的眼光,视野十分开阔。以公司里唯一一位澳门籍技术人员为例,他想从事现在的工作,必须来北京才能实现。在何国涛眼中,北京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很容易让人想起硅谷,对科技企业来说,北京是一座“黄埔军校”。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1999年澳门回归时,何国涛正在美国发展。他还记得,自己当时最期待的就是回归祖国可以给广大澳门同胞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平台。
在他的印象里,小时候澳门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信息不算发达,只有两个电视台,好的就业机会也不多。但回归几年后,何国涛从美国回来,眼前的澳门已发生巨大的变化——热闹繁华的景象让他想到北京。“现在走在澳门街上,我看到的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一座城市。美国就没几个城市比澳门漂亮干净。”
何国涛感慨,25年来,澳门同胞真心感受到了澳门全方位的进步和发展。希望澳门人能再接再厉,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不断发挥潜力,为国家做出贡献。他认为,澳门科技业要发展,必须与北京携起手来。北京有人才、市场和国际视野的优势,澳门则有面向葡语国家等国际市场的独特优势,两相结合,一定会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
北京语言大学2022级硕士生黄诗雅:连接京澳,贡献青春力量
时值年终岁尾,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澳门籍学生黄诗雅一头扎进毕业论文的准备中,她的论文题目是“基于《黑神话:悟空》的中国电子游戏跨文化传播研究”,希望通过对这款游戏的深入分析,探索中国电子游戏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潜力和挑战,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是黄诗雅来北京上学的第6个年头。选择来北京读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高中毕业旅行让她感受到北京浓厚的人文气息,另一方面,作为澳门保送生,她发现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国内最好的,与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契合。本科学习法语的她,希望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将中文传播到更多国家和地方。
“语言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我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希望能把中文传播到世界各地。”黄诗雅说。
来北京上大学前,黄诗雅并不真正了解内地的发展,还受到网络的影响,以为内地的教育水平和理念与澳门有很大差别。但接触了内地教育之后,她才发现,不仅两地学生在价值观和思想方面差别不大,内地学生甚至使用着远超澳门学生的技术,尤其是手机支付,让她深深震撼。
更令黄诗雅惊喜的是,擅长书法和画画的她,在北京生活的这些年,越发感受到这里文化气息浓厚,既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元素。798艺术区的各种展览和画展让她流连忘返,毕加索的真迹展更是让她心驰神往。咖啡店和文创市集也让她体会到北京对文创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对美学和青少年审美发展的重视。
让黄诗雅颇为自豪的是,她就读的濠江中学,是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学校的公民教育课程让她深刻认识到澳门是中国的一部分,自己是中国人。从小培养的爱国情怀,随着她在北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强烈。
黄诗雅心中对于未来的规划慢慢清晰起来。她打算毕业后回到澳门,先工作一段时间,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澳门的国际学校或中学教汉语,之后继续进修,最终希望在大学当老师。“我希望成为澳门和北京的桥梁,让更多澳门学生来北京学习和发展,把内地优秀的资源、思想和价值观带到澳门,促进两地融合。”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这与黄诗雅的年龄相当,她也成为了澳门回归祖国后的受益者。在她眼中,曾经的澳门是一个小渔村,发展缓慢,博彩业一业独大。但如今,澳门积极转型为娱乐休闲之都,变化翻天覆地。人流量增多,内地人纷纷前来发展;电子支付普及,各地美食汇聚,科技也让城市更智慧。
在饮食方面,澳门原本的菜系与广东相近,但随着内地人的到来,北方菜增多,为像黄诗雅这样喜欢重口味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
此外,黄诗雅从小就有机会去内地旅游,因澳门与珠海相邻,过关方便,她去过珠海、广州、顺德等地。如今,她有更多机会到北方城市旅游,品尝美食、感受独特的城市文化和风貌。
黄诗雅的故事,是澳门与内地紧密联系的生动写照,相信在未来,两地会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两地青年将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中央音乐学院2022级本科生赵娉悦:一曲《濠江映》献礼“双庆之年”
“拂袖墨洒成浪绘就,我中华如画,笔落神龙舞群山……”一阵悠扬的古琴声,把人带入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美丽澳门。这首《濠江映》MV,由中央音乐学院的澳门籍大学生赵娉悦、郑心悦和澳门音乐人潘子文共同创作,表达了在京澳门青年对澳门回归25周年和伟大祖国的真挚祝福。
赵娉悦是《濠江映》的作词人和古琴演奏者。高中时,她跟随澳门唯一一位在音乐学校任教的古琴专业老师学习,2022年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她用“梦想成真”形容来到北京那一刻的感受。
“近些年随着‘国潮’兴起,内地出现了一阵‘古琴热’。它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可以说是民乐的代表之一,古琴蕴含的文化内涵、文人精神也吸引着我。而中央音乐学院无疑是专业学习古琴的最高学府之一。”赵娉悦坦言,尽管有了“古琴热”,但无论在内地还是澳门,古琴仍是相对小众的艺术。从决定走上古琴专业之路的那一刻起,一种使命感在她心中油然而生:要让更多的澳门人认识古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对澳门同胞来说是“双庆之年”。来到北京后,除了专业水平的提升和视野的开阔之外,通过参加面向港澳台侨学子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赵娉悦对祖国发展大势和“一国两制”下澳门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2023年底,她萌生了以古琴进行音乐创作,为“双庆之年”献礼的想法。她找到声歌系的澳门同学郑心悦,两人一拍即合。
“斜巷回响光阴的斑驳,暖风聚情义,载着多少渔火的盼望;齐心寻找梦的足迹,我坚定前路,踏着青春旋律寻曙光……”《濠江映》采用普通话和粤语演唱。赵娉悦告诉本报记者,从写作歌词到修改完成,她反复斟酌,花了将近三个月时间。全曲制作、拍摄则用时半年多,终于在2024年暑假首演成功。
《濠江映》MV的录制在澳门进行,大三巴、妈祖庙、龙环葡韵和金莲花广场等澳门地标都囊括在内。为了保证录制效果,两人清晨六点就到了大三巴。身为澳门人,她们第一次见到了“一个人也没有”的大三巴。
澳门是经历400多年沧桑变化的中西交汇之地。赵娉悦说,在《濠江映》中,她们把葡式音乐、流行音乐和中国传统古琴音乐进行结合,希望让欣赏者获得耳目一新的体验,与澳门当地的多元文化特质十分契合。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琴,我一直希望紧贴潮流做一些守正创新的尝试,展现古琴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和活力。《濠江映》的创作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赵娉悦说。
在中央音乐学院,赵娉悦的专业老师陈雷激既是古琴演奏家,也是作曲家和指挥家。古琴演奏普遍使用减字谱,但老师要求赵娉悦能够熟练地看着五线谱弹古琴,这样才能与其他乐器无障碍地进行合奏。以更宽广的视野学习古琴,也给赵娉悦带来了许多新的体会。
最近,赵娉悦在北京台湾会馆一次活动上与一名台湾同学进行了古琴与二胡的创新合奏。她透露,自己在澳门成立了澳门民乐演艺国际文化协会,将以此为平台,推动更多澳门青年和艺术家参与到民族音乐的交流和创新活动中。
(原文刊载于《北京日报》2024年12月20日第12版。)
原文链接:[北京日报]梦想成真:澳门青年的北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