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第21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人才驱动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主办,来自政府机构、高等学校等代表300多人参加会议,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管理创新策略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原司长欧晓理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要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深远影响,积极探寻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之道。未来,要聚焦如何匹配人才与新兴产业需求,探索如何运用新技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着力培养能够适应新经济形态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退役军人事务部退役军人培训中心副主任赵景新表示,退役军人构成了一支拥有独特优势与潜力的人才队伍,实现这支队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开发,是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他期望通过与各位专家学者等深入探讨,吸收更多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与理念,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人才工作整体水平。他还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退役军人工作的关注力度,共同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青格勒图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不仅是中国劳动科学的先驱,更是国内率先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等学府。本次会议的举办,是学校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有力举措。期待与会专家学者聚焦人才强国战略,不断为政府、社会、企业和劳动者贡献高质量智力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彭剑锋以“AI数智时代管理的认知革命与赢的逻辑”为题作主旨演讲,提出AI已从探索转向商业价值落地,进入人、机、物三元融合、人智共生新阶段,未来,大学教育和企业管理应注重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学习方法,以适应时代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指出,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源管理意义重大,在人工智能时代,要明确人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差异,重视文化、制度等因素,要营造良好环境,放大“人”的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杨立雄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保障改革”的主旨演讲,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应以社会权利为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投资青年,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共同富裕。
谈到“人才管理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路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才定义的边界在延伸,未来,人才包括企业自有员工、生态链上的专家顾问和数字员工,对于人才的要求随之发生变化,要更加重视人类独有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共情能力等。企业在人力管理方面需激发人才主观能动性,建立容错机制,利用数据驱动实现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注重人才的自主性和包容性管理。在个人规划职业生涯时,应将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相结合,适应多变环境,关注职业生涯可持续性,平衡健康、幸福与职业发展。
本次年会还发布《2024中国和谐劳动关系发展报告》,报告总结了中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事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九个总体趋势性判断,并构建了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和从业者胜任力模型。报告总结了近年来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工作中各主体、各地的创新实践经验,同时发布2022—2024年度和谐劳动关系大事记。该报告作为近年来我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事业的一次重要回顾和总结,拟于2025年春季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预计将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关系制度机制,构建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人才体系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