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有了这笔流动资金‘撑腰’,我对接下来的生意更有信心了!”看着手机上的资金到账提醒,杭州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女士兴奋地表示。
近日,杭州市融担集团联合建德农商行通过“共富·扩中保”成功为徐女士发放了50万元的贷款,助力其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支持。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9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7.47个百分点。
政府性融资担保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绑紧银企纽带、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活跃地方经济的重要作用,为普惠金融重点服务领域引入金融活水,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融资担保行业在服务普惠金融中做出了哪些成绩,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创新业务模式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将政府性融资担保作为支持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融资发展的关键环节,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对经济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各地融资担保机构因地制宜创新担保产品,精准发力书写普惠金融文章。
据了解,潍坊市再担保集团探索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式及路径,将批量化担保嵌入企业融资各个场景,创新“潍担技改贷”“数转智改贷”等批量化产品32项。滁州市融资担保集团创新“高企贷”“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业务产品,于1至9月份完成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担保放款9.7亿元、同比增长38.1%。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莫秀根表示,要探索针对区域特色产业的普惠金融需求主体量身定制差异化反担保措施,推出信用贷款担保政策,通过“融资﹢”创新增信,打造“创新贷”“惠农贷”“科保贷”“投保贷”“专利贷”“文化创意贷”等特色产品,以专项担保业务产品为依托,引导融资担保机构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专项设计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的业务产品,精准支持地方重点小微企业,激发经济活力。
加强金融科技运用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多地政府提到融资担保行业要强化金融科技支撑。
湖北省近日出台《进一步加强全省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推进融资担保机构数字化转型,实现担保业务线上化、批量化、场景化。强化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打造智慧担保平台。
今年3月,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印发《2024年广州市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提出要推动担保业务与金融科技融合。运用科技手段拓展产融对接渠道,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做大担保业务规模,实现业务数据、业务信息对接交互。
可见,金融科技在推动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时报》记者观察到,今年以来,在数字化赋能之下,很多融资担保机构的普惠金融覆盖面得以扩大。
前不久,首创担保的“云担保升级版”亮相服贸会,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线上全流程数智化服务,让更多小微企业感受到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北京再担保公司旗下国华担保上线数智化专项产品“保函e贷”,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线上、一站式工程保函服务。
“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动建立担保项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探索‘线上﹢线下’的立体服务,线上发展智能风控体系,提升服务效率并不断优化普惠金融需求主体的贷款及担保体验。如通过系统的自学习与大数据预测,精准评估融资主体的偿债能力,加快审批进度,降低担保风险。”在谈及如何加强金融科技在政府性融资担保上的应用时莫秀根表示。
防范风险稳发展
近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4)》,其中提到要守住数据质量、安全底线,监测信用风险,落实个人信息保护。
据了解,今年,多地的融资担保机构将合规内控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在今年9月举行的2024年度融资担保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融资担保机构要始终坚持把防范风险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主动拥抱监管,坚守底线思维,发挥好扶持经济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
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邓星斌认为,要坚守风险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加大对市场环境及行业风险的研判,深化分保、联保等业务合作,注重数字化风控能力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担保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原文刊载于《金融时报》2024年11月27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