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开放与发展”主题论坛举办
来源: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时间:2024.12.31

12月29日下午,“开放与发展”主题论坛在深圳举办。

本次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2024系列活动的主题论坛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联合主办。论坛以“中国高水平开放政策创新与国家发展”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青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郑涵茜代表课题组发布《中国高水平开放政策创新与国家发展》报告。报告系统回顾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总结高水平开放的基本脉络特征与政策创新经验,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下一步对策建议。报告指出,在当前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创新,尤其体现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制度型开放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四大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尹恒主持专家主旨演讲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当前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建议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马述忠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切入,提出当前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有六大趋势:一是当下流行的电商托管模式让出海变得非常容易,国内电商与跨境电商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是批发电商与零售电商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三是当前电商已经从流量竞争时代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每个平台的核心竞争力都围绕“多快好省”展开。四是年轻人带动的平替消费趋势在加速,从整体上看,平替消费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下行周期与文化复兴的融合作用结果。五是未来的电商消费将以数字供应链为支撑,AI的发展会进一步加速数字供应链的发展。六是电商躺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香港岭南大学经济系主任丘东晓围绕“高水平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在中国的思考”展开。他表示,一方面,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和形势来深刻理解为何选择在当下时点探讨高水平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系统详实考虑高水平经济增长的内涵。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单纯用传统的经济手段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和实现高水平的经济增长。为此,一方面,要系统考虑不同政策的叠加效果,提高政策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服务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毕吉耀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本内涵。第一,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的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第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更加积极的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是新形势下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内涵和新要求。第三,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把握数字化绿色化机遇的开放,要抓住全球发展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带来的重大机遇,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第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开放,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以开放促发展来增进民生福祉。第五,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合作共赢的开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促进发展、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第六,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开放,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关雪凌围绕“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展开。她表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突出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2024年“超级大选年”助长“逆全球化”,严重干扰了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持续上升,非经济因素对经济的干扰及其对国家宏观经济和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日益严峻的外部风险和挑战。第一,作为高水平开放的主动作为,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主动、国际竞争主动的新举措。第二,作为高水平开放的先导力量,制度型开放极大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第三,作为高水平开放的创新举措,共建“一带一路”已发展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支持的国际公共产品。

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认为,尽管当前全球化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但我们依然处在全球化时代。第一,当前全球国际贸易总额虽然近几年有所下降,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全球国际贸易额总体仍呈上升趋势。第二,从全球化发展的两个核心特征来看,即全球贸易和产品的地区化生产这两个核心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虽然产业链发展呈现短平化的特征,但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并没有受到本质性的挑战。这也有助于更好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及的“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定位。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国家都会在自由贸易中获益,这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而要想实现经济上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和政治上平等有序的多极化的目标,就要求我们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林桂军表示,将全球化分解成政治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制造业全球化和服务贸易全球化,无法得出全球化出现“全面逆转”的结论。当前制造业全球化已于2008年出现置顶特征后趋于减慢发展的态势;而服务贸易全球化方兴未艾,其中,现代服务业增长迅速。我国服务贸易特别是中间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不相匹配,也与我国制造业的成功表现不相匹配。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服务贸易的分工模式出现了新变革,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鉴于此,未来我们应顺应发展趋势,重视加强我国数字相关服务贸易的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处于调整中。一方面,我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出现明显分歧。2023-2024年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整体呈负增长的态势;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仍处于持续增长当中。另一方面,贸易占全球GDP的比例,经过疫情期的下降后重拾升势。从美国情况看,自1929年美国大萧条开始,美国的对外贸易占美国经济的比重一直呈增长态势;以百年的视角来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贸易占比出现的波动,似乎还不足以认为逆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最后,通过分析我国数据,可以看到,东盟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对我国占发达国家进口份额替代的趋势,在与我国贸易持续增长的同时,对我国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也在提高。从此意义上说,我国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结构与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四十年前依简单比较优势形成的与发达国家垂直分工体系,正在转换为水平分工。因此,建议要区分短期调整和长期趋势之间的差异,并从中寻找和创造新的机会。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彭水军通过引入一个反映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的国内价值链新核算框架,探讨如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高质量外资,促进内外需、内外资高水平协调发展。研究发现,内、外需市场扩大是外资企业增加值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金融危机期间,外需动能减弱,内需为外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内需市场扩张是内资企业增加值增长的第一驱动因素,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外资-内资企业关联效应在危机后对外资经济增长提供了较强驱动力,反映了内资企业配套能力的增强是吸引外资、稳外资的重要手段;内资-外资企业关联变动效应对内资企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也逐步提高。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始终肩负着“开放桥头堡”的使命。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四周年之际,本次“开放与发展”主题论坛在深圳举办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论坛聚焦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创新在国家崛起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价值与深远影响,旨在搭建高端对话与思想碰撞平台,与业内专家共同探寻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路径与举措。

编辑:许龄艺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