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

RENMIN-QUEEN'S MASTER OF FINANCE

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
Renmin-Queen's Master of Finance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金声玉振·星 |周伦:我在人大女王金融硕士项目渐入佳境,重回校园的感觉真好

“职业发展和工作需要、与工作的高度契合以及项目的优秀性”,成为周伦选择再学习时的重要要素。

对于人生、职业、生活素有规划的周伦,在金融领域属于半路出家,虽然在管理上具备较强的经验,但碎片化的金融领域知识的学习和信息储备,并不能满足其对工作的系统化指导和思考,为了克服如此问题,在深入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项目课程内容,及专业上对自己未来的可指导性预期,周伦申请了该项目并最终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为2017级学员,开启了他“从辛苦到开心再到愉悦”的学习旅程。

让“不得不”变为学习的动力

“由于大家都是工作多年后,再回到校园,大学学到的很多知识可能都还给老师了。工作中学习到的知识又相对碎片化,因此,再学习的过程虽然大家已经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还是会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和压力。”周伦对再回到校园后的学习深有感触,“导师们对我们课程学习的考试、作业等要求,是让我们不得不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知道你们忙,在紧凑的时间内学习每一门课程,是否能真正学到知识,在于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但是我为了尽可能让你们多学点东西,那我给你们一些压力。”索吾林教授第一堂课的开场白,让周伦记忆犹新。

导师们专业知识学习给予的压力,其实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员们的无限潜力。“有一门导师的课,只留了一天的时间给我们做作业及课堂展示,小组同学们通力合作直到凌晨2点才各自散去,而7点又开始奔赴学校了。”周伦回忆道,作为中外联合办学项目,这也充分展示了项目西式教学风格的统一性。据了解, 在国外教学中老师只管布置作业,如何完成是自己的事情,这就需要大家平时的学习积累。

周伦接受采访时,课程已经进展到项目的第6门, “从辛苦到开心到愉悦”成为其心态变化的鲜活写照。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成就阶段性的完美

“一个新团队,要让大家快速融入,首先需要建立和谐的气氛,并做到适度的换位思考,通过双赢、多赢的方式共同进步、攻克难关。”在周伦看来,项目学习小组的合作,氛围很重要,而一套有序的流程对提高效率也是大有裨益的。

小组制作业的整个流程是一个“总分总”的过程。在统筹分工后,各司其职,再进行综合讨论,以数据做支撑,统一意见。当大家都无法各自说服的时候,则采取 “少数服从多数的”的小组投票表决制来达成一致,实现完整的小组作业交付及展示。这个过程,既有合作,也有分工,既有民主,也有集中。“一旦有小组制的展示环节,大家的投入度也更高”。当每个人都能顺利完成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后,不仅提高了效率,可能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小组内部也能够进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与此同时,在深刻理解小组制作业形式之后,大家发现,需要小组协同作战的方式在工作中其实是司空见惯的,将高压力下迅速转化的小组作业的有效方法进行“移花接木”,举一反三,可实现未来工作的更高效率。

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紧张的学习和课业呈现过程中,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作业或者任何一个案例的分析法,没有百分百的完美,都是一个阶段性的完美。” 周伦感慨道。

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

“整个项目跟我的预期还是蛮一致的。”尤其是项目中各有千秋的导师们,周伦对项目导师们的整体印象,凝练成为“专业、专注、人性化、严谨”等关键词。如扈企平老师,既有理论又有案例,通过讲述金融业背后的很多故事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索吾林老师的课压力很大,学到的东西反而显得更扎实;邹亮老师,他能深入简出,将知识点能很形象、很清楚的表达出来,并能让我们很快理解。

“现代金融作为舶来品,在中国金融业日益开放的今天,对业界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国际视野会有更高的要求。”周伦在感受项目给其个人带来的价值时表示,导师们都具有国外教学或者国外留学的背景,通过他们学术知识及经验的传递、西方案例的启迪,学员们在充分了解如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等等的发展历史和本质时,还能对这些产品的原理、流程、规则等有更清晰的认知和领悟,在实现“融贯中西”的系统化、国际化思考后,更好地结合中国国情,发展适合中国的金融市场。

“小确幸”,是周伦目前的生活哲学,再回到校园的学习,不仅给自己上小学的孩子起到了表率作用,同时,父子共同监督下的学习状态,让他也非常享受这样的温馨美好。在他看来,来到项目学习,有助于自己形成对行业更客观的认知和准确的判断,并实现更多高效的“关键对话”。而班委组织的活动,他也是“虽远必到”,与金融圈内的同学广泛交流,也能更好成就其从容地笑傲金融的江湖。

首页-新闻中心

金声玉振·星 |周伦:我在人大女王金融硕士项目渐入佳境,重回校园的感觉真好

2018-06-14

“职业发展和工作需要、与工作的高度契合以及项目的优秀性”,成为周伦选择再学习时的重要要素。

对于人生、职业、生活素有规划的周伦,在金融领域属于半路出家,虽然在管理上具备较强的经验,但碎片化的金融领域知识的学习和信息储备,并不能满足其对工作的系统化指导和思考,为了克服如此问题,在深入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项目课程内容,及专业上对自己未来的可指导性预期,周伦申请了该项目并最终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为2017级学员,开启了他“从辛苦到开心再到愉悦”的学习旅程。

让“不得不”变为学习的动力

“由于大家都是工作多年后,再回到校园,大学学到的很多知识可能都还给老师了。工作中学习到的知识又相对碎片化,因此,再学习的过程虽然大家已经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还是会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和压力。”周伦对再回到校园后的学习深有感触,“导师们对我们课程学习的考试、作业等要求,是让我们不得不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知道你们忙,在紧凑的时间内学习每一门课程,是否能真正学到知识,在于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但是我为了尽可能让你们多学点东西,那我给你们一些压力。”索吾林教授第一堂课的开场白,让周伦记忆犹新。

导师们专业知识学习给予的压力,其实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员们的无限潜力。“有一门导师的课,只留了一天的时间给我们做作业及课堂展示,小组同学们通力合作直到凌晨2点才各自散去,而7点又开始奔赴学校了。”周伦回忆道,作为中外联合办学项目,这也充分展示了项目西式教学风格的统一性。据了解, 在国外教学中老师只管布置作业,如何完成是自己的事情,这就需要大家平时的学习积累。

周伦接受采访时,课程已经进展到项目的第6门, “从辛苦到开心到愉悦”成为其心态变化的鲜活写照。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成就阶段性的完美

“一个新团队,要让大家快速融入,首先需要建立和谐的气氛,并做到适度的换位思考,通过双赢、多赢的方式共同进步、攻克难关。”在周伦看来,项目学习小组的合作,氛围很重要,而一套有序的流程对提高效率也是大有裨益的。

小组制作业的整个流程是一个“总分总”的过程。在统筹分工后,各司其职,再进行综合讨论,以数据做支撑,统一意见。当大家都无法各自说服的时候,则采取 “少数服从多数的”的小组投票表决制来达成一致,实现完整的小组作业交付及展示。这个过程,既有合作,也有分工,既有民主,也有集中。“一旦有小组制的展示环节,大家的投入度也更高”。当每个人都能顺利完成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后,不仅提高了效率,可能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小组内部也能够进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与此同时,在深刻理解小组制作业形式之后,大家发现,需要小组协同作战的方式在工作中其实是司空见惯的,将高压力下迅速转化的小组作业的有效方法进行“移花接木”,举一反三,可实现未来工作的更高效率。

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紧张的学习和课业呈现过程中,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作业或者任何一个案例的分析法,没有百分百的完美,都是一个阶段性的完美。” 周伦感慨道。

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

“整个项目跟我的预期还是蛮一致的。”尤其是项目中各有千秋的导师们,周伦对项目导师们的整体印象,凝练成为“专业、专注、人性化、严谨”等关键词。如扈企平老师,既有理论又有案例,通过讲述金融业背后的很多故事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索吾林老师的课压力很大,学到的东西反而显得更扎实;邹亮老师,他能深入简出,将知识点能很形象、很清楚的表达出来,并能让我们很快理解。

“现代金融作为舶来品,在中国金融业日益开放的今天,对业界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国际视野会有更高的要求。”周伦在感受项目给其个人带来的价值时表示,导师们都具有国外教学或者国外留学的背景,通过他们学术知识及经验的传递、西方案例的启迪,学员们在充分了解如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等等的发展历史和本质时,还能对这些产品的原理、流程、规则等有更清晰的认知和领悟,在实现“融贯中西”的系统化、国际化思考后,更好地结合中国国情,发展适合中国的金融市场。

“小确幸”,是周伦目前的生活哲学,再回到校园的学习,不仅给自己上小学的孩子起到了表率作用,同时,父子共同监督下的学习状态,让他也非常享受这样的温馨美好。在他看来,来到项目学习,有助于自己形成对行业更客观的认知和准确的判断,并实现更多高效的“关键对话”。而班委组织的活动,他也是“虽远必到”,与金融圈内的同学广泛交流,也能更好成就其从容地笑傲金融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