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左)和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右)为家书博物馆揭牌
2016年10月26日上午,我国首家家书博物馆在中国人民大学揭牌成立。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为家书博物馆题写馆名,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和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书记张建明为家书博物馆揭牌。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马英民,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哈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原书记、副主席罗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校办主任郑水泉等领导专家,十余位家书捐赠者以及二十余家新闻媒体的代表出席揭牌仪式。
会议现场
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主持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博物馆馆长贺耀敏教授代表学校在揭牌仪式上致词。他首先介绍了人民大学与家书项目的渊源,2005年抢救家书项目与人大成立国学院同时入选当年度十大文化事件,2009年家书项目落户人民大学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推动家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批准设立了公益性文化机构家书博物馆,并在北京市文物局备案 。家书博物馆属于文献类专业性高校博物馆,现收藏家书5万余封,主持全国性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下设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以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弘扬传统家书文化遗产为己任,致力于建设中国家书档案资料中心和家书、家训、家风文化传承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将以家书博物馆的成立为契机,继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支持家书收集、展览、研究等工作,为保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博物馆馆长贺耀敏教授代表学校在揭牌仪式上致词
揭牌仪式上,著名文史学者、北京信札收藏家方继孝,江西地方文献收藏家章树林,安徽地方文献收藏家朱英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吉林市抢救家书小组组长马友联等分别向家书博物馆捐赠家书共计1000余封、晚清民国尺牍读本3册、民国书柬印章5枚、日记29册、书画作品15幅,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博物馆馆长贺耀敏向他们颁发了收藏证书。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博物馆馆长贺耀敏向捐赠者颁发了收藏证书并合影留念
方继孝先生的捐赠包括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的郭影秋写于1966年7月7日的信札一封,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张照1967年5月31日致乔培之信札一封,“文革”中郭影秋写给全校师生的公开信及部分师生揭发他大字报的材料41页,秦征、李民雄信札以及亲友家书等,共计书信100封,特别是郭影秋信札及相关手稿资料,对于研究“文革”初期向教育系统派工作组、郭影秋的思想和人民大学“文革”时期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章树林先生的捐赠包括80至2000年代江西省铅山县打工者家书、军旅家书等413封。
朱英寿先生的捐赠包括60至90年代安徽黄山地区香港家书、军人与学生家书共515封以及晚清民国时期的尺牍读本4册。
陈力丹教授捐赠的是他父亲陈潮的日记和手稿,从1956年至2015年,共计29册,以及写在邮政汇款单上的“留言式家书” 6封,属于典型的纸短情长。尤其是这批日记,既从个人视角反映了大历史的风云变迁,也是撰写家庭及个人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陈潮(1929—2015 ),被誉为“新中国地图第一人”,江苏南通人。16岁起从事地图绘制工作,终身投身这项工作70年,曾任《申报地图》编纂会、上海解放日报舆图部、国营新华地图社技术员。1955年后,历任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辑、主任、副总编辑等职。殚精竭力于中国的地图、地理事业,参与编制地图几十种,终审教学地图百余种。2004年出版《图情六十年》。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致词
捐赠仪式之后,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著名文化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原书记、副主席罗杨,著名书信研究专家、天津市邮政局原副书记、副局长仇润喜分别讲话,向家书博物馆成立表示祝贺,强调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必须切实加以保护。家书项目组十年耕耘,成果卓著,社会影响巨大。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原书记、副主席罗杨致词
为祝贺家书博物馆成立,沈鹏、苏叔阳、罗杨、叶培贵、吕章申、金煜、刘亚谏、张金玲、荣宏君、杜鹏飞、王延鹏、张万兴、方书华、赵胥、张维、吴德义、初富华、马德儒等来自首都和吉林的三十余位艺术家专门创作了家书题材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在仪式上进行了展出,并将由家书博物馆收藏。
据悉,家书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人大校园内博物馆三层,常年征集家书、日记、回忆录等民间资料,设有常设展览“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每周一、三、五下午免费对外开放,征集及参观预约电话010-886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