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讲座回顾|明德致远系列学术讲座第59期成功举办

日期: 2024-12-07


12月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明德致远第59期学术讲座在明德国际楼501室成功举办。法国索邦大学的Jacques Dürenmatt教授担任讲座主讲嘉宾。本次活动吸引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的众多师生参加,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王智超博士主持。



Dürenmatt教授以《1980年代的“法语错误”丑闻:贝尔纳·马里·科尔特斯与玛格丽特·杜拉斯》为题,围绕20世纪80年代法国文学中的语法和语言规范争议展开。他以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和伯纳德-玛丽·科尔泰斯(Bernard-Marie Koltès)为核心,深入探讨了两位作家在语言使用上的独特性以及他们对传统语法规则的突破。教授通过对《蓝眼睛,黑头发》《棉田孤独》《罗伯托·祖科》等作品的分析,揭示了两位作家如何通过语言创新传递情感、探索表达极限。



讲座第一部分,Dürenmatt教授聚焦于“语言中的错误”概念。他引用了法语中“规范”与“错误”的定义,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杜拉斯和科尔泰斯如何在创作中挑战语法规则,例如句法断裂和标点符号的非传统用法。教授特别指出,杜拉斯的语言表达深受越南语的影响,其作品呈现出一种“去语法化”的趋势,意图通过破碎的语言形式反映内心的复杂情感。而科尔泰斯则通过故意使用“不和谐”的从句与语法形式,以增强戏剧张力并挑战社会语言规范。

讲座第二部分则讨论了语言创新背后的社会和文学意义。Dürenmatt教授提到,两位作家在不同程度上都试图用文字打破传统审美,探索表达自由的边界。他认为,这种对规范的挑战不仅仅是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更是一种对社会规范和文学传统的反思与抗争。

Dürenmatt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们关于杜拉斯与科尔泰斯语言风格的疑问,同时鼓励年轻学者在语言研究中注重多元视角,突破传统的框架思维。



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师生对法国文学的理解,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师生们普遍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未来学院开展更多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


撰稿:王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