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努力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推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结合。
优化课程设置。一是巩固思政课主阵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构建四年不间断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增设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设立思政课实践学分。面向全校学生推出《深度中国》精品通识选修课,聚焦当代中国理论与实践,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方方面面,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思政课的满意度和抬头率持续提升。二是挖掘专业课育人元素。积极构建以学科专业导论课程为依托、精品通识课程为补充的“课程思政”教育基本体系。结合专业教学加强思政教育,注重专业课程中关于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逐步实现所有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程时杰院士坚持为新生讲授《电气工程导论》研讨课,引导学生将行业需求与国家发展和学生个人规划相结合;外国语学院谭渊教授引导德语专业学生阅读和学习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增强学生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创新教学形式。一是创新备课方式。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做学问,到国外对比中西方差异,在国际比较中,获取更客观的视角,更加坚定政治立场和方向。组织教师走访革命老区,浸润红色文化,补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组织教师到改革开放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巨大变化,获取鲜活的、接地气的素材。二是创新课堂教学。采取合作教学形式,通过专题、对谈、辩论、主持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多视角分析与呈现时政热点。注重导入式教学,及时关注学生反馈,用15-30分钟解答学生疑问,并引入“微助教”“微弹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开展签到、答题和互动。三是创新考核方法。积极创新考核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如《深度中国》课程以“我为祖国献计策”的竞赛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在所有选课学生中发起“献策大赛”,最后形成“三十六计”,受到学生广泛好评。
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建强师资。整合育人力量,校院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学生工作骨干等均参与思政课教育教学。2017年下半年以来,在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示范带领下,院系主要负责人先后开展报告会百余场;知名专家学者结合学科专业,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成才报国;178名一线学生工作者走上讲台,与上万名大学生分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心得。二是注重激励。重视教师立德树人作用发挥,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专题研究、加大投入、机制保障等举措,鼓励教师站好三尺讲台。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本科教学津贴和教学优秀奖励。2018年,评选首届“课堂教学卓越奖”“课堂教学优质奖”,投入260万元对25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入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