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岁月如歌 初心永在——原校党委书记胡延森的青大回忆

发布时间:2019-04-30   编辑:戴雪峰、李珂   浏览次数:[]

4月23日上午,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地上的花草树木清清亮亮生机勃发。上午九点,我们师生4人如约到学校老领导胡延森家中采访。

胡延森于1995年9月至2003年1月兼任我校党委书记,退休多年,却一直关注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经常浏览学校的网站、校报等,前不久还出席了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六届一次“双代会”。得知我们要去采访,他早早等在家中做好了准备。

我们面前的胡延森书记面色红润、腰杆挺直、声如洪钟,完全不像80岁的样子。他热情地站在家门口招呼我们进屋,让我们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来。

今年学校庆祝办学110年,胡延森书记非常高兴。他首先与我们聊起了学校的办学历史,从1909年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开办设立医科,青岛胶澳督署医院为医科提供师资及主要教学和临床实习场所;到依托青岛病院(青岛胶澳督署医院更名)建立青岛医学校,1943年定名青岛医学专门学校。从私立青岛大学举办,到国立青岛大学成立、更名国立山东大学。从抗战胜利后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合并医学专门学校及其附属医院组建医科,到青岛医学院独立建院,山大内迁济南。胡延森书记激动地感叹道:“谁也想不到学校几起几落,最后医学教育依靠着青岛胶澳督署医院延续下来,把根深深地扎到了青岛的土地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高等教育的春天也到来了。胡延森书记时任青岛市副市长,并不分管教育,但他非常关注教育。他回忆了上世纪80年代重建青岛大学的前前后后。1980年,李治文来到青岛任市委书记,发现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首先提出青岛应该有自己的大学;后来时任省委书记梁步庭和省委常委、副省长刘鹏也萌生了这种想法。与此同时,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也在酝酿这件事情。1984年,青岛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南区代表团的第五组提出了“关于在青岛建设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建议”。当年5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曾呈奎、时任青岛市人大主任王今吾等来自青岛和山东的代表提出《关于创办新型的综合性青岛大学的议案》,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重建青岛大学列入议事日程。8月初,青岛市政府正式呈文山东省人民政府,报告筹建青岛大学。10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来青岛视察,为青岛大学题写校名。11月底,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复建立青岛大学。胡延森书记说:“为了重建青岛大学,教育部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一些骨干集中到青岛来,1985年,确定了校址是今天浮山校区所在的地方。在我的思想深处,我们青岛大学是伴随这个城市的成长而诞生的,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

1985年-1993年期间,原青岛大学一边建校一边招生,逐步发展起来。1993年5月,原青岛大学与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办学,开始了较长的磨合组建过程。回忆起那段日子,胡延森书记说在最初几年的磨合期里,有许多事情令人难忘。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资金来源不同,学校融合的并不顺畅。山东省委发现这些问题后,下达通知给青岛市委,要求从青岛市委派一名副职到青岛大学。工作难做,没有人愿意担当此任。1995年初秋的一天中午,吃过饭之后,时任青岛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来到时任市委副书记胡延森的办公室,说省委要求从市委派一个副职去抓青岛大学的合校,胡延森书记当即说:“行,我接这个任务。”

1995年10月,胡延森书记来到青岛大学开始了他兼任校党委书记的工作。平时一周来学校两天,不可能事事亲为,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坚持说关键话办关键事。他用一个星期时间了解学校情况,决定先从思想认识入手,他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大家一条心,团结起来,过去的恩怨一刀两断,重新开始。”从建章立制开始,建立了书记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制度;将人事权统一到校本部;采取市、校双向派员、交流挂职的办法,把学校与市委市政府联系得更紧密了。逐渐的,学校和学院各自分工,分头负责,大家的向心力产生了。

1998年胡延森书记担任了市政协主席,那个夏天,我们学校的许多领导干部应该是终生难忘的。胡延森书记把校本部机关工作人员和各学院的一把手聚到一起,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强调合并办学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以此来检查学校没有做到的地方。“我亲自主持会议,就在东院的一个小楼里,从早上八点半开始,一直到下午五点半,天天如此。开始大家有好多的牢骚,慢慢地就逐渐适应了。”经过这一个星期的时间,大家紧张的情绪逐渐缓和,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会议确定要实现“八个统一”即:校党委、行政实行对全校的统一领导,统一干部管理、人事调配和制定重大的规章制度,统一学校规划和基建,统一招生和就业工作,统一财务管理监督和审计,统一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统一综合性信息资源和大型仪器设备以及学校资源管理和使用,统一举办代表大学的各类重大活动。同时强调“五个搞活”,即:鼓励各学院积极筹集教学、科研经费;积极参与专业性学术会议及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政府、地区、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广泛的合作交流活动;积极拓宽有效的创收渠道,提高职工福利待遇;积极参与、开展有利于本学院发展的各类重大活动。秋季学期开学后,青岛大学终于实现了实质性合并办学,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朝阳。此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2000年以后推行了后勤改革和校办企业改革。2000年7月推行了校部机关机构改革,同时推进了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2002年4月开始加大了学院改革力度,对部分学院进行了以实行目标管理制和经费总额动态包干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在这期间,胡延森书记还干了一件看似是违规的事情。刚来学校时,浮山校区东院南大门只有两块大石头在那撑着,师生们基本上不走那里,那有个大坑,积了些水。胡延森书记直接找到管城建的副市长说:“无论如何都得支持学校,以青岛名字命名的学校就这一所,我们不能看着它弄的门不是门,路不是路。”在胡延森书记的努力下,我们学校东院的南门建起来了。

胡延森书记一周只有两天在学校,但他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走到师生员工中间,和大家交流,他说,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能温暖大家的心,而且这也是他向教职员工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的好机会。得知几个前来采访的同学是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他关切地嘱咐: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机会,多写多练,写得一手好文章非常重要。

2003年1月,胡延森书记提出辞呈并获得省委同意,不再兼任学校党委书记。胡延森书记说:“我得感谢历届老领导骨干的配合支持,感谢各个学院的领导骨干,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大胆创新,终于使学校迈出坚实的发展步伐,更要感谢省委和市委对青岛大学的呵护支持,感谢咱们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学校发展成为远近闻名、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学在青大,拼搏在青大”。

离开市、校主要领导岗位后,胡延森书记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青岛市老年体育工作、慈善工作、关工委工作中。近几年主要做老年体协工作,每天早上六点一刻出门,到燕儿岛公园参加锻炼,八点左右回家。他喜欢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健身球、健身操等等。“我的身体还算不错,运动方面没有问题,就是耳朵听不太清。”胡延森书记笑着说。

对于学校的未来,胡延森书记充满期待。“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他说,“祝愿海内外青大人和省市内外人士及广大市民,以及所有关心爱护青大发展的社会人士在共同庆祝青岛大学办学110周年的美好时刻,大家团结一心,把握住新时代提供的大好时机,认真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改革方针,坚持“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六届一次“双代会”确立的新的奋斗目标,发扬青大精神,激发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强大力量,在新时代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的征程上继承传统,拼搏奋进,勇攀高峰,再创新的辉煌。祝愿青岛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上一条:我校校友、国家首批优青专家徐庆华教授应邀来物理科学学院作粒子物理前沿学术报告
下一条:张力小校友来校作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