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青大

杨喆:要对教学永远葆有爱和热忱

作者:孙卿悦 刘辰雪 庞亚琪    来源:      编辑:刘毅   日期:2019年03月19日 08:48   阅读:1

2016年,杨喆博士毕业来我校经济学院工作。在学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中,他凭借对课堂环节的反复雕琢、幽默生动的案例式教学夺得大赛一等奖。

在准备大赛的过程中,杨喆始终以“求学者”的身份要求自己:积极旁听经济学院的A级课程,学习授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并融入自己的教学中;通读各版本经济学教材,对所授知识融合扩展;比赛期间认真揣摩同事提出的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课堂教案、上课节奏、时间把控,甚至说话语气态势、PPT的播放顺序也要精益求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杨喆获得一等奖,既是努力准备的结果,更源自他日常在教学上的精益求精。

课前回顾、案例切入、互动讨论、举一反三、重点概括,是杨喆“活课堂”的法宝。他总说自己是“踩着巨人的肩膀”前行的,为了形成严密的教学体系,在入职后一个多学期时间里,他总是会去学院其他教师的课堂旁听学习,“前情回顾”“案例引入”等环节让他受益匪浅:“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有时候隔了一周再上课,学生们短时间内会反应不过来;要点的前后衔接对于经济类学科十分重要,所以对上节课知识点的总结提问是课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断地学习、尝试、创新,杨喆在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逐渐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除了成体系的教学模式之外,内容丰富的PPT更是教学中的点睛之笔。在初入手教学《微观经济学》时,杨喆总是会在课前花大量时间把教材吃透,厘清脉络。在对教材内容有宏观把控后,再辅之以其他参考书目的精华,使内容更丰富、更生动。他说:“我把自己当成学生,抛弃所有的已知,认真虔诚地重新学习一门课。”

在杨喆看来,课堂绝对不是教师单向的传递,而应该是师生的双向交流和情感互动。杨喆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期间的老师们在教学方面给了他很大启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外教每次课上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因为是小班授课,所以班上的每个小组都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观点。”鉴于此,杨喆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从第一堂课开始,杨喆就着手“翻转课堂”的教学尝试。

杨喆课堂上的一个小环节是让学生制作并展示关于各类经济学家的PPT。这种强趣味性的参与模式也激发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热情。让他非常惊喜的是,有一次一个小组非常用心地准备了一个话剧,自备道具,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李嘉图生平中的一段趣事。“这种形式并不多见,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学生们的用心让我很感动。”

经济学是一门和现实联系紧密的学科,杨喆常常会把实践中的活例子穿插到教学中。在讲“机会成本”的概念时,杨喆就提到了看电影的例子。他说,看电影这一行为不仅包含着显性成本:买电影票、爆米花和可乐等,还隐含着隐性成本,比如时间就是隐性成本,因为可以用看电影的时间去自习或兼职等。就这样一点一点启发,一点一点填充,由浅入深,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就在自然而然中融会贯通。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对课堂的把控使他的课受到了广泛好评,甚至有很多外专业的学生慕名前来“蹭课”。

“杨老师的课堂超级接地气,”这是金融学2018级的刘倩对杨喆的评价:“比如薄利多销、拼多多‘拼单’、华为的规模经济、冰激凌第二份半价等,杨老师在课堂上都会提到。理解了这些例子再去看课本上的要点,也不会觉得特别晦涩难懂。”

近年来,杨喆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补充经济学知识的新视角和新思维教学。在课下,他常常推荐学生们利用慕课和超星尔雅平台补充教材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关于学习方法,我更加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不同之处。通过课下观看慕课等视频资源以及教材的预习,学生应该在进入课堂之前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认知,带着问题来到课堂,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此外,杨喆还建立了课程微信群,课前及时发布所学内容,课后积极解答学生们遇到的问题,分享现阶段出台的经济法规等。杨喆一直鼓励学生提问,“我觉得在知识面前没有什么丢人不丢人的,学到了就是自己的。有时候,可能只有一个小问题没有搞清楚,但由于前后知识是连贯的,会影响后面的知识理解,所以,不管问题大小,一定要及时解决。”杨喆认为,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之处,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课上,他是幽默风趣的教师,循循善诱、剖析解难;课下,他是传播正能量的“暖男”,及时帮学生们解决心理和学业上的问题,鼓励大家努力追求理想。课堂休息间隙,杨喆总喜欢在教室里“溜达”,和学生们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小趣事。“在私下里,杨老师更像我们的朋友,或者说更像一位学长,课下与我们聊天常常会询问我们学习上的感受,给我们一些指导,也会聊到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吴晓勇提到,他常常会跟大家讲起当年自己复习考研的经历,“杨老师的这些经历也激励着我们在学业上努力、勤奋和专注。”

怎么样才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这“四有”,杨喆还说,自己要勤勤恳恳授业解惑,专业领域躬耕不辍,永远葆有爱和热忱,眼里希冀和光不灭。“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会身体力行地努力践行。”


    

< 上一篇:躬耕讲台卅二载 守得桃李满园香——记国家教学名师、自动化学院院长于海生教授 下一篇:【我与改革开放40年】董和平:宪法是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忠实记录 >
欢迎关注青岛大学公众号
  •  

    电话:(86)-532-85951111

  •  

    传真:(86)-532-85953085

  •  

    校长信箱:xiaozhang@qdu.edu.cn

  •  

    书记信箱:shuji@qdu.edu.cn

  •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青岛大学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 4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