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学党史 践初心】(8)93岁老党员和元根:红色基因代代传

3月25日,初春的早晨还带有一丝寒气,一大早我就来到宝鸡,采访离休干部、93岁老党员和元根。

1111.jpg

和元根慈祥可亲,身体硬朗,说话铿锵有力,三个小时的访谈,爷爷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恪尽职守、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对我来说就是一堂生动的党课。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入党七十四年的老党员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业绩的奋斗历程。

坚信胜利最终一定到来

“我出生在农村,是农民的孩子,家里很穷,参加八路军就是要解放全中国,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1946年9月,刚满18岁的和元根抱着单纯、朴素的想法,在家乡山西省长治县参加八路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作为通讯兵,保障指挥部与一线作战部队通讯畅通是最重要的任务。攻打山东成武县北关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通讯联络突然中断,同班战士李喜堂携带通讯工具前去检修线路,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腿部。刚当兵没多长时间的和元根以“自己身材瘦小,目标相对小”主动向班长请缨,几分钟就跑出去三十多米,很快排除了故障。“有没有危险,当然有,但当兵就不怕牺牲”的信念让他勇敢地冲了上去。

1947年,和元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中,和元根随部队千里挺进大别山,20多天他们白天宿营,夜间行走,日行八九十公里,夜间行军伸手不见五指,更看不见道路,战士们深一脚浅一脚在黄泛区沼泽地艰难跋涉,到了宿营地就穿着衣服睡觉,很多时候随身背的武器和行李都不下身,但没有人喊苦喊累,更没有人掉队,大家一心想的是完成挺进大别山的光荣任务。“当时,我生病发疟疾,身上长疥疮,但都挺了过来,因为我始终坚信,困难是暂时的,胜利最终一定到来。”对当时的情景,和元根记忆犹新。

在大别山战斗的两年多,战士们从没和家人通过一封信。“不想家那是假的,但紧张的战争环境不允许个人想得太多,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在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解放全中国上。” 和元根说。

上海五一阅兵经受考验

1952年底部队整编,和元根成为隶属于华东军区东海舰队的海军,1954年,作为华东海军文化速成中学学员,他们被确定参加庆祝“五一”节阅兵。为了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他们每天8小时开展队列训练,练了整整两个月。从稍息、立正开始,要求步伐互换、步伐速度和抬脚高度做到整齐划一,三十二人的排面必须是一条线,为此,大家严守训练纪律,每天汗流浃背坚持训练,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反复训练,直到符合要求。五一那天,在人民广场接受完市长陈毅等领导的检阅后,当和元根他们分列步出广场时,天降瓢泼大雨,路上水流成河,而他们仍然情绪饱满、精神充沛,保持正常队形,整齐、有序前行。

“在雨中我们走了大概有半个多钟头,上白下蓝的新军服整个都湿透了,但听到街边避雨的群众齐声高喊共产党万岁、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我们走得更有劲头了。” 和元根爷爷回忆道。

“活到老,学到老”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十年军旅生涯让和元根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造就了他内心对党的无限忠诚。

1956年9月,和元根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东海舰队转业到西北农学院,对从未进过校门的他来说,感觉一切都很新鲜,但又很陌生。面对学校师生大都为知识分子的实际,他首先想到的是受党多年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变,踏踏实实、努力为人民做好工作的态度不能变,艰苦奋斗的作风、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也不能变。

此后,和元根先后在学校六个单位工作,工作中,他遵循知者为师、学者为徒原则,不知道的就问,不懂的就学。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事求是,团结同志,平易近人。

对于和元根来说,学习是一生事业,为党做贡献,是一生的使命。对于青年学子,他认真嘱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无数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年轻人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采访结束后,和元根激动地哼唱他最喜欢的《再见了,大别山》,随着音乐的响起,我看到他的眼里饱含泪水,仿佛又回到过去激情的战斗岁月。

只有红色基因代代传,红色江山才能永不变色,党的事业才能生生不息。这是今天采访最大的感受。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我们青年一代大显身手、大展宏图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