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初春,我以硕士研究生身份进入水保所,第一次见到朱显谟先生。年过花甲的他看上去还很年轻,每天按时上下班,野外工作也很多。我和王斌科被分配到土壤侵蚀研究室,唐克丽和周佩华老师作为副导师指导我们学习土壤侵蚀,毛任钊和程文礼被分配在土壤地理研究室。朱老对学生脾气较好,我们偶然可以开个玩笑顶撞一下,但一旦涉及学习和学术问题,则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他不留半点情面,会严厉批评。
我曾读过一本前苏联科学家写的《研究工作入门》(1981年中译本),书中介绍了门捷列夫、巴甫洛夫、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以及很多前苏联院士所倡导的科学家应具有的品格和素质。将这些论述与朱老对照,他的确具备了杰出科学家具有的高贵品格与优良素质,因而在土壤学、地质学、地理学、土壤侵蚀学和水土保持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发现,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著名科学家的标准体会朱老的科学素养
《研究工作入门》对科学素养的论述可以概括为科学品格、科学素质、习惯和团队精神4个方面。
科学品格首先要无限、忘我地热爱科学和选定的专业,这种人应该无私、自我牺牲,并能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热爱劳动、坚忍不拔,对工作绝对忠诚,分析数据严格客观;谦虚、自我批评、尊重别人意见、不自以为是;认真钻研、善于等待、不急于求成,有社会责任感。
科学素质包括独立思考、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和创造性的想象力;高度熟练的速读技巧,并能记住新知识,同时能和各种事物联系起来;写作、数学、绘画、外语、机械或仪器设计知识。
习惯包括始终如一、有条不紊、劳逸结合、合理膳食、高效阅读、时间观念、学习外语、学习口头表达等。
团队精神包括集体是思想的共鸣器和放大器,遵守纪律、办事准确、主动积极、协作精神、合群、有同志感,完成社会工作和任务。
将这些标准与朱老对照,他几乎全部符合。
从点点滴滴看朱老的科学精神
朱老一生无限热爱自己的专业,七八十岁还经常进行野外工作,从早上七八点出发到晚上回来,常常十几个小时,脖子上一直挂着两个很重的照相机,一个负片,一个正片,还要不断地记笔记。一次他在山坡滑倒,索性就坐在地上照相、记笔记,还说这样好,稳当。有些地方上不去时,就对我们说“拉老兄一把”。现在体会他是热爱自然、热爱专业。
朱老一生专注并献身科学研究事业。在野外他特别强调安全,不让我们和司机说话。但为了工作有时也会“铤而走险”。一次下坡时汽车左右摆动很厉害,连司机都非常紧张和后怕,但朱老不为所动。90多岁时,朱老还念念不忘黄土高原治理,黄土降尘、成壤、成岩过程同时同地进行,峁和塔的问题,南方红壤成土过程等等。刘东生院士评价他是一生的专注,跨世纪的专注,对难解问题的专注。
朱老非常重视经典著作的阅读,要求我们读美国水土保持之父H. H. Bennett的《Soil conservation》和A. C. 科兹缅科的《水土保持原理》等书,让我们真正理解土壤侵蚀本质和水土保持基本原理。他自己读书则很快,并能记住所读内容,我们问他为什么读那么快,他说是文字自己“跳入”眼睛。
从日常习惯看朱老的人生态度
朱老大学毕业随老师侯光炯先生开始野外调查。侯先生教授的“四到一问”即“走到、摸到、看到、访问到和最后问一个为什么”,朱老一生坚持并要求我们一定做到。他非常重视野外工作,尤其强调认真观察,要求我们在车上不能睡觉,要认真观察车外地貌、植被、土壤等景观的特点与变化,并思考造成种种变化的原因。
朱老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上午和下午各打一次太极拳,无论在办公楼前、宾馆还是机场都风雨无阻。70多岁还学习英语,坚持用收音机听英语广播。
任何情况下,朱老都有自己的看法,都能心静如水,力图理解所有人。即使在牛棚也要当“好牛”,心系黄土高原。
从专家评价看朱老的学术贡献
从“江西土壤之侵蚀及其防治”到“甘肃中部土壤侵蚀调查报告”,从派遣唐克丽老师、史德明老师等留苏学习土壤侵蚀到设计子午岭试验站,从“黄土区土壤侵蚀分类”到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无一不体现出朱老对我国土壤侵蚀研究的贡献,他被欧亚科学院院士唐克丽评价为土壤侵蚀研究的奠基人。席承藩院士认为,陕西杨凌张家岗黄土试验站建立乃至水土保持研究所成立,朱显谟和虞宏正做出重大贡献。
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是朱老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是他梦想黄河清的科学依据。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倡导是黄土高原第四纪地质学和土壤学原理应用的结果,是黄土降尘过程、黄土结构特征和黄土高原形成理论应用的结果,是掌握科学规律和心系人民群众生活的体现,是指导今后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和方略,这一方略被彭祥林、唐克丽、刘东生等做过很好的解读,今后仍有必要长期认真学习。
对朱老在太白山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创造性提出原始成土过程,即岩漆-地衣-苔藓-高等植物着生4个阶段,周廷儒院士称赞,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
朱老有敏锐的观测力、很强的洞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确定黄土剖面中红层是古土壤,被刘东生院士赞誉为土壤学与地质学研究相互促进的典范,当之无愧的第四纪专家。席承藩院士评价朱显谟和刘东生对古土壤的研究相互补充,充实了土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两门科学。
朱老一生有许多重大发现,在祝贺朱老九十华诞时,著名土壤学家、中科院南京土壤所龚子同教授总结了他在土壤学研究领域的贡献,认为他是黄土高原土壤研究的奠基者、土壤发生学理论执着的探索者、古土壤研究的开拓者、人为土壤研究的先驱。同样,朱老也是我国土壤侵蚀研究的设计师,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黄河治理的战略家,原始成土过程研究的开创者,土壤学和地质学研究相互促进的典范。
在当今科学研究比较浮躁的时代,我们应当向朱老学习,提升修养和坚守科学精神,在今后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尤其应当提倡和弘扬这种科学精神。
(刘宝元,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