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杨鹏: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配合我校今年“学风建设年”工作,根据李兴旺书记指示,继去年“一周一名师”之后,党委宣传部推出“一周一师”专栏,旨在聚焦奋斗在教学一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并得到师生公认的一批好老师,并以此激发我校更多的教师热爱讲台、珍惜讲台、敬畏讲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步伐。

  小学时的杨鹏,梦想长大了当一名历史老师。中学时的杨鹏,梦想着将来当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大学时的杨鹏,坚定了当大学历史老师的梦想。从小到大,由幼及长,改变的是岁月和经历,丰富的是人生和学识,实现的是梦想和追求。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从站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台,杨鹏一直力求通过客观真实的历史,讲清讲透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当今社会的主流问题、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责任感。

练好教学内功

  对杨鹏来说,梦想成真,站上了大学讲台,成为了一名历史老师。“如何让这门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是我一直以来的执着追求和奋斗目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2011年入职以来,杨鹏就全身心投入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从PPT课件的制作、素材的选取,到教学内容的规划,他都会认真思量。特别是对教学设计的考量,一面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认真讨教方法,另一方面根据90后学生特点认真琢磨语言表达艺术。

  6年的工作经历,杨鹏参加了三次讲课比赛,两次与决赛擦肩而过,最终获校一等奖。“就是想在大家面前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顺便观摩学习其他老师的独到之处。”三次磨练和精雕细琢,让他对“纲要”这门课程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并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有了大幅改进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他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力求将启发型的讨论式、情境体验型的参与式、自主探究式、案例分析互动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融入其中,并积极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平台,大胆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引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知欲。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用理论的力量开启学生心智,所以必须以科研支撑教学,力求做到讲授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统一。杨鹏十分注重从教学中寻找科学研究的灵感,以科研来提升教学水平,达到教研相长。近5年,他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7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A&HCI期刊1篇,CSSCI期刊10篇。通过教学科研两手抓,较好地实现了教学推科研、科研促教学的良性互动。

  对教学工作的投入,让上过他课的学生特别留恋。制药16级学生李婵表示,“最不想结束的就是近代史课了,特别喜欢他风趣幽默又客观谈史的师范,每次想起他叙述历史事实,谈及风流人物,指正思想错误,时常有所触动。我们都特别享受这短暂而又充实的近代史课。”

  “教学是门硬工夫,需要教师长年累月的钻研,滴水穿石的打磨。”杨鹏表示,还要进一步练好自己的内功,使“纲要”课堂逐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教师讲学生听,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自我教育的转变,由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的转变。

讲好历史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英国哲学家培根表示,读史使人明智。由此可见,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当日本人说钓鱼岛是日本的时候,当台独分子说台湾本来就是独立国家的时候,当韩国人说东北是韩国的时候,你一定很气愤,但是你不了解历史的话你也就只能气愤。” 杨鹏的“纲要”课,总是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牵动他们的神经,让他们热血沸腾。

  植保16级学生曹志超表示,“杨老师的近代史课一点也不枯燥,他讲课的思路很清晰,语言很有感染力,大家都愿意去听。”在杨鹏看来,青年学生必须认真学好历史。“当一个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熟悉中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中国人的悲哀;当大多数的国人都不了解本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国家的悲哀。”

  “杨鹏老师历史功底深厚,但从不生搬硬套。他讲课有独到的技巧,把客观历史讲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很受学生欢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邓瑾介绍,杨鹏连续5年评教达96分以上,先后获评学校优秀教师、学生最喜爱老师等荣誉。

  对杨鹏来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讲得准确是科学,讲出吸引力是艺术。只有调动学生的未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因此,他的课总是充满了故事性和趣味性。

  “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在“纲要”课程教学中,杨鹏经常穿插视频讲名人传奇轶事,以经典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展现一个历史时期的人文环境,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兴奋点。

  植保16级学生李翔表示,“杨老师总是能轻而易举地以扣人心弦的生动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用好历史规律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影子。学习历史并非死记硬背一些无用的知识,而是通过历史更好地认知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学会审视历史,以古鉴今,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和中国发展。

  “关于‘中国威胁论’,你们是怎么看的?”劲爆的热点话题,总是能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和高度关注。“近代以来,大英帝国、德国和日本的迅速崛起,走的都是对外扩张这条路子!我们中国随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提出和平发展理念,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和平发展这一历史趋势的前提下,在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增长和发展。这将证明人类能够以理智与和平的方式,处理好大国崛起引发国际冲突这一千古难题。”经过仔细的教学设计,杨鹏引导学生从时政角度审视历史,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感悟当今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

  司马迁写《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旨在总结古今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杨鹏表示,学习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可以让学生运用历史发展规律回馈现实,增强时代感和责任感。 

  中国古代自汉到明,都积极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七下西洋,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到了清代,闭关锁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局面。“杨老师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提炼讲解,让我们不难发现,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更加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园林15级学生石栋天表示。

  在人类历史的三大科技革命中,英国首先进行第一次科技革命,依靠廉价的棉纺织品横行天下,很快发展为当时头号工业强国;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德国率先使用新科技,成为世界头号、二号工业强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首先进入信息时代,成为经济巨无霸。杨鹏通过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让学生明白,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今天,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年轻人“生逢其时、责任重大”。“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该把个人的梦想同中国梦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奋发进取,追赶超越,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植保16级学生王力表示,通过“纲要”这门课程的学习,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强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编辑:张晴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