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院 五个强化 赋能网络思政育人
作者:陈麒雯 周德铭 来源:人文学院 发布日期:2024-12-24 浏览次数:
为全面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影响力,人文学院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五个强化”,着力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格局。
强化平台建设,拓宽网络思政“主渠道”。学院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打造集思想引领、教育教学、文化传播、服务师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1网+1微+1易+1视频”的官方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矩阵。官方网站设立思政专题页面,及时发布重要政策文件、理论研究成果等;微信公众号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个性化菜单,如“专业思政前沿”等,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思政内容;易班平台打造“思政学习社区”,设置“思政知识问答”“学习打卡”等功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视频号推出“思政微课堂”“校园思政故事”等系列短视频,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播思政知识。同时,积极拓展网络思政新空间,为师生提供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专属平台,实现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让网络思政平台真正成为师生获取思政知识、参与思政讨论的“第一课堂”。
强化队伍培育,锻造网络思政“主力军”。高度重视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网络思政“铁军”。一方面,加强对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传统思政工作队伍的网络素养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等形式,提升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积极选拔培养学生网络思政骨干,组建学生网络文明志愿者团队,提升易班思政专员技能,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网络思政“宣传员”“引导员”作用,建立“学生网络思政骨干成长档案”,记录工作表现和成长轨迹,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发展建议。两支队伍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思政工作格局,为网络思政育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组建由师生党员、学生骨干、易班专员、班委组成的网络思政宣传队伍,面向学生开展网络宣传工作,全方位为学生成长赋能。
强化内容供给,唱响网络思政“主旋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策划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时代热点与学生需求,创作推出一批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情感温度的网络思政精品课程、微视频、网文等作品。强化示范引领,先后推出“师以匠心”“人文图南志”“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校友风采录”等专栏,以图文、H5、短视频等互动创意方式开展优秀教师、在校生、毕业生优秀事迹网络宣传。创新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形式和载体,打造普法宣传类短视频《信雾迷局》《密语警戒线 国安在行动》等,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树立易班优课思政育人品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思政育人课程内容,凝聚学生共识。
强化机制创新,筑牢网络思政“防火墙”。建立健全网络思政工作机制,为网络思政育人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完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实时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类负面舆情信息,确保网络环境清朗安全。针对网络空间中存在的负面信息和不良行为,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维护网络思政育人的良好生态。同时,制定详细的《人文学院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细则》,明确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举止、道德规范等要求,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表达,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强化实践探索,打造网络思政“新品牌”。在“课程思政+网络教学”模式中,鼓励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的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各个环节。在文学类课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思政主题的文学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思政实践项目”,如“红色文化调研”“传统文化传承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拓展共建共享活动,与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合作,开展“云参观”“线上讲座”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领略文化魅力,接受思政教育;与企业合作,开展“企业文化与思政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