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三个立足” 构建师德师风良好生态

发布日期:2023-10-26

     

(全国高校思政网 2023年10月24日)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努力构建教师共同价值追求,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挖掘学科文化特色,打造特色工作品牌,引导教师树立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意识,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植物保护学院作为陕西省师德示范团队、学校师德先进集体,在培塑结合中全面提升全员师德师风水平。

立足党建引领,筑牢师德师风“桥头堡”

一是以理论武装涵养师德师风。建立党委委员“及时学”“带头学”“专题学”“系统学”讲学联动机制。探索形成了“211”学习模式(即每个月周三下午学习安排为2次集中学习、1次支部组织生活会、1次自学)。聚焦“专题学”,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邀请校领导、专家教授面向师生作专题讲解。聚焦“研讨学”,各党支部通过研讨交流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将政治理论、校院重点工作与业务研究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实效。聚焦“实践学”,组织党员先后赴延安、梁家河、汉中等地开展红色实践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教师节集体宣誓、青年教师座谈会、“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征文、优秀导师团队研讨会等活动,增强教师职业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是以“大思政”涵养师德师风。以培育“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为导向,以制度规范建设为统领,以教师教育培养为重点,全面推进全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系统化、工程化、品牌化”,构建“1235”的“大思政”格局,即“党建引领一个核心、‘雕虫文化’‘东南窑文化’双线文化格局、‘东南窑文化宣讲团’‘《雕虫沧桑》话剧’‘雕虫文化工作室’三个文化宣传阵地、‘聚焦组织共建’‘聚焦人才共育’‘聚焦学科共促’‘聚焦思想共融’‘聚焦文化共享’五个聚焦”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全体教师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向同行,坚守教育教学一线,以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作为人生坐标,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方向,淡泊名利,执着于教书育人,迷恋于传道授业,以浓厚的家国情怀奉献在植物保护一线。

三是以“一融双高”涵养师德师风。深入探索党建与科研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围绕“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加强团队建设与管理”“凝练研究方向与布局”“加强重点项目和成果的培育”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积极主动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加快重大成果、拔尖人才、优势团队的培育与产出。在团队建设上,围绕学校“四大学科使命”,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依托研究优势建立15个创新团队;在项目组织上,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加强重大项目集成培育;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学院制定了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布局、培育了国家成果奖和省级成果奖,有计划地培养长江、杰青高层次人和“四青”等,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立足制度建设,织密师德师风“防火网”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以示范创建为契机,实行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四项基本会议制度,明确和分别发挥“四会”在党的建设、重点改革事项、学术咨询评议、职工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党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科学管理制度,决策议事规则清晰规范,执行有力。出台《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在人才引进、博士生选留,科研项目、人才项目申报,研究生导师遴选中加强了思想政治方面评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暨课程思政建设座谈会,先后出台《教学质量提升方案》《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等规定,通过教授委员会评议专业培养方案、教材内容、国际合作项目,加强了内容的审核工作。

二是严守思想规矩红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严把政治关,增强“四个意识”。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职级晋升、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突出思想品德考察,把好政治关。严格学术会议审批制度,学院党委严格执行“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审批制度。认真落实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与教师谈心谈话制度,党员专家教授和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制度。根据校、院每年重点工作实际情况,研究、谋划、安排专题师德教育活动,坚持在教师中开展“讲纪律守规矩,明底线划红线”专题教育,将每年的5月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专题月,11月作为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月,引导教师明确纪律红线、强化行为约束,守住教书育人底线。

三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头筹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形成“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的师德师风建设立体矩阵,让专业教师挑起“思政担”,使教师的师德涵养与教育教学工作、立德树人实践结合,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大练兵”活动,参赛教师立足学科特点,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强农兴农使命担当和追求卓越的科研热情。

立足学科文化,打造师德师风“助推器”

一是宣传大师先进事迹,构建“双线”文化格局。积极宣传弘扬植保优良师德文化,引导广大教师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赓续传优秀师德师风。围绕“雕虫文化”“东南窑文化”为核心的“双线”文化格局,深入挖掘昆虫学家周尧教授、植物病理学家李振岐、康振生院士等植保名师大家长期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追求卓越的生动事迹,培育植保学科文化。凝练形成“爱国敬业、乐群惜时”院训和“师承相续、相互协作、艰苦奋斗、潜心钻研”的“东南窑文化”,编纂《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材料汇编》,致力讲好“植保”文化背后的故事,将学科文化贯穿育人全过程,激励学子潜心科研、矢志报国。

二是立足原创文化阵地,积蓄“党建引领”力量。传承优秀式的文化,学院特色和优势,把赓续师德师风历史文脉和创新内容形式相结合,切实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问题。聚焦学科历史沿革,探索学科建设新路。在东南窑锈病试验站建立展室,展现学科发展历史沿革,为东南窑文化提供坚实支撑;立足昆虫博物馆区块式展览,探索出“溯虫源、彰虫本、兴虫学、践农行”的优秀学科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新路。聚焦文化宣传阵地,提升学科文化自信。组建东南窑文化宣讲团,打造《雕虫沧桑》话剧,成立雕虫文化工作室,用形象生动的主题宣讲、话剧展演、研学活动增强师生学科文化自信自强。聚焦网络阵地,筑牢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学院网站,以及师生QQ群、微信群和自媒体管理,守牢意识形态阵地。

三是聚力学科发展使命,奏响“共同体”音律。围绕人才共育主题,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政治合格、阅历丰富、知识互补、结构合理的育人主体,用植保“六院士”事迹讲好专业课程,形成“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涵养专业化人才底气。围绕学科共促主题,推进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实施学科能力提升计划,对学院重点项目、重点人才进行重点培育,进一步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教学工作,助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围绕文化共享主题,持续发挥东南窑作为全校师生思政教育基地、昆虫博物馆作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使优秀文化传播更远距离,辐射更多群体。

原文链接:https://www.sizhengwang.cn/a/dxjy_djtz/231024/1646104.shtml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