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关于举办2023年植保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会(二十九)的通知

报告题目一:天然源新农药创制和功能新助剂研发

报告人一:汪清民 教授

报告题目二:植物内质网介导的免疫

报告人二:刘俊 教授

报告题目三:小肽类绿色农药的探索与发现

报告人三:杨新玲 教授

报告题目四:致病疫霉主要致病机理初步研究

报告人四:董莎萌 教授

报告时间:2023年12月30日(周六)上午9:00

报告地点:交流中心104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汪清民: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药、药物、有机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内容生态农药和药物及功能助剂创制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合成等。发表SCI收录论文300多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了100多项中国和美国及欧洲等发明专利,已授权90多项中国和美国及欧洲等发明专利;出版著作5部(章),发明了仿生农药拟除虫菊酯系列产品和重大农药品种及高端精细化学品的清洁生产新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制了多个超高效的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和绿色杀虫杀螨剂候选品种以及国家Ⅰ类新药,处于产业化开发的不同阶段。荣获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化学会2003年度“青年化学奖”,天津市2005年度发明专利优秀奖,2007年度“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10年“第十届天津青年科技奖”,2010年第十三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2015年“第九届大北农科技奖”、南开大学第五届“敬业‘奖教金教学一等奖和六次获“南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7年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担任SCI刊物Current Organic Synthesis主编,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核心期刊《农药》、《精细化工中间体》和《农药学学报》杂志编委等。

刘俊: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入选中科院高层次引进人才, 2021年以特聘专家引进入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2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高级编委(Senior editor)以及Phytopathology Research执行主编。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利用多种生物技术手段揭示了水稻、大豆等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在稻瘟病的发生、大豆灰斑病致病性、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以及番茄细菌病害发生机制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近年来,致力于研究植物细胞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菌的分子机制,并在病菌分泌蛋白致病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EMBO journal, Plant Cell和Molecular Plant等国际期刊上。

杨新玲: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绿色农药分子设计及发现团队负责人。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95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至今,期间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洛桑研究所、美国弗罗里达国际大学工作。长期从事绿色新农药创制研究,在模拟肽农药、昆虫生长与行为调控剂、绿色杀菌剂分子设计与发现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积淀。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现任北京农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多肽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Pest Management Science》副主编,《农药学学报》常务编委,《农药》《世界农药》编委。

董莎萌: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级特聘教授,本科、博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先后在加拿大农业食品部和英国Sainsbury研究所从事植物疫病研究。致力于推动作物疫病研究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前沿治理技术的创新主要工作包括:解释晚疫病菌的田间变异规律,揭示晚疫病的成灾机理;挖掘茄科植物抗病资源,开展马铃薯的抗病研究及其分子辅助育种。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Genome Biology等学术权威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论文总被引超过5000次。担任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菌物学会植物菌物专业委员会主任、MPP、MPMI、JIPB、aBiotech等学术杂志编委。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植物保护学院

202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