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新闻 - 抗震救灾专栏

地震震级、烈度及我校建(构)筑物抗震烈度介绍

  编者按:现将有关地震震级、烈度的知识及我校建(构)筑物抗震烈度的情况介绍如下,请广大师生学习了解,从而树立科学的防震抗震意识,保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

  一、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地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地震级别的一般划分如下: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3.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4.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5.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6.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二、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地震烈度一般划分如下:

  1.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2.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3.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4.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5.七~八度:房屋破坏,地面烈缝;

  6.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7.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此次四川汶川发生的地震震级为8.0级,震中烈度达到十一度。而我省属于有感地震(相当于4.5级),烈度为四到五度,地面晃动周期较长,但造成的影响不严重。

  三、我校建(构)筑物抗震情况

  我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建(构)筑物按照国家设计规范的要求,均按七度设防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汶川地震对我校的建(构)筑物均未造成结构性的损坏和影响,不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任何影响。即使地震烈度达到七度,会对我校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及安全性破坏,但也不会造成房倒屋塌的严重后果(烈度达到或超过九度才可能造成此后果)。按照地震及其余震发生的规律,余震的震级和烈度均小于主震,所以汶川地震后发生的余震也不会对我校的建(构)筑物造成结构性的损坏和影响。请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安心工作和学习,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学校抗震防灾委员会提供)

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