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特色产业兴乡村——2024年陕西“三农”掠影

(陕西日报 2024-12-24)

当前正值农田冬灌关键期。12月18日,在秦岭脚下的神禾塬,移动式大型节水喷灌机在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托管的麦田里进行浇灌作业。

“今年,我们首次集成高杆喷灌、地埋伸缩式喷灌等7种不同技术模式展开冬灌,并设立120亩智能灌溉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远程操作即可完成灌溉,不仅效率更高,而且用水计量更加精准。”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强说。

薛强是长安区种粮大户。自2006年成立以来,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托管土地3万余亩,覆盖长安区6个乡镇20余个行政村,促进农民增收9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年增加收入100余万元。

“今年小麦产量是近4年来最高的,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薛强说。

薛强的这一纪录是陕西农业丰产丰收的缩影。12月16日,2024年陕西粮食成绩单出炉:全年粮食总产量1352.29万吨,较上年增加28.63万吨,增长2.16%。

喜看三秦又丰年!

智慧农机在田间地头穿梭,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奔波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农业科技人员,正与农民共同绘就一幅幅科技兴农的壮美画卷。

12月10日,刚从吉尔吉斯斯坦回到杨凌示范区的张东第一时间来到国家苹果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实验室的培养皿里,一株株小绿苗生机勃勃。

张东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吉尔吉斯斯坦田园牧业有限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莫斯科区共建示范园。从那时起,张东就带领团队勠力攻坚,筛选适合在吉尔吉斯斯坦栽植的苹果砧穗组合,培育脱毒矮化自根砧苗木,并集成示范配套矮砧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我们将从这些苗中筛选、培育出适合种植在中亚土地上的陕西苹果‘芯’,让‘小苹果’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张东信心满满地说。

杨凌示范区是陕西农业育种“重地”。

2021年以来,杨凌示范区469个植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登记,其中,通过国审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3个,占陕西省通过国审新品种总量的87%;先后引进先正达、良科等一批全国知名种业企业落户杨凌种子产业园,目前已聚集各类种业企业100余家。

今年,陕西全力改善农业科技装备设施条件,聚力11项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新增1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成功培育出含油量66%的油菜种质资源和11个国审小麦新品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

在优质种质资源和现代化农业科技支撑下,陕西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脚踩平衡车,拎着大水壶……在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剪鸭村”“村EO”王羽穿梭于村中街巷的场景,大家早都习以为常。

“剪鸭村”是王羽为栗峪口村打造的公共品牌。“我们将‘剪鸭村’定义为城市人生活的‘第四空间’。当人想离开城市的时候,乡村里有他的朋友,很温暖、很舒适。”王羽说。

这个秦岭脚下的村庄不大,却云集了B站博主、小红书博主、抖音博主等各类“Z世代”的弄潮儿。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在这里做起了全新的乡村新业态:废弃粉石场改建的“土锤咖啡”长期稳居抖音西安榜榜首,老旧民居改建的“山泡茶”成为机车发烧友的聚集点,“阿喵茶餐厅”“六艺斋”等成为网红打卡地……

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让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一举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目的地,潮流达人接踵而至,远近游客慕名而来。2023年,栗峪口村游客量突破4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达52.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9万元。

不只是栗峪口村,依托“剪鸭村”“蔡家坡”等乡村品牌的号召力,鄠邑区引进各类人才,打造56个乡村消费新场景,理念、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

“千万工程”促万千蝶变。今年以来,陕西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伐坚实有力。

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放眼三秦大地,从红彤彤的苹果到珍贵的中药材,再到热闹的乡村游……一个个特色产业,不仅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也让乡村面貌更加多姿多彩。它们如同跳动的音符,共同奏响动人的华彩乐章。

原文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412/24/content_892641.html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