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按正常晋升要求,我到2026年才能参加正高职称评审,但因为我们团队去年荣获了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根据新政策,我获得了破格参加评审的资格。”11月10日,中北大学2024年高级职称评审报名工作正式启动,报名现场,该校专职军事课教师蔺玄晋激动地告诉记者。
职称评审导向大成果大奖励
秋季学期开学不久,中北大学便出台了《中北大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管理办法(2024年版)》,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在此次职称制度改革中,中北大学结合学校军工特色,重点对评审条件做出调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视基础研究。青年教师晋升教学科研型高级职称,须主持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或国防重大项目。二是瞄准代表性成果。对取得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代表性成果”,成绩突出、贡献和影响重大的教师,可直接破格晋升。三是尊重团队成员贡献。对取得重大成果、承担重大项目等标志性成果的团队人员,开辟直评通道。四是科学制定论文评价标准。突出高水平论文,合理划分论文数量和质量评价权重,取消正常晋升高级职称论文“一刀切”数量要求。
蔺玄晋所在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研究,团队项目《“五位一体、五维协同、五育耦合”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课程群育人体系的构建》2023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全国高校国防教育领域唯一获奖成果。
“导向鲜明,就是向在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获得重大奖励的团队和教师倾斜。”蔺玄晋说,学校鼓励老师们坚持问题导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破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脚踏实地,持续深入研究,培育形成大成果、大奖励,这给自己提供了一次破格晋升正高级职称的难得机会。
破格凸显评审“指挥棒”作用
中北大学是我省确定的两所“双一流”培育高校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对标‘双一流’评价指标仍存在明显差距,标志性成果等关键指标的核心竞争力匮乏。”中北大学校长陈钱表示,“此次职称制度改革就是要聚焦‘双一流’创建目标,解放思想,主动‘求变’,克服‘五唯’倾向,充分发挥职称评审‘指挥棒’作用,引导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教师晋升正高职称一般需具备多个条件:副高满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发表5篇以上高水平论文且其中4篇须为B类以上,以及专著、教材等其他要求。若按这一标准,蔺玄晋还不够条件,但去年拿到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使他获得了破格参加评审的资格。
今年37岁的王宇也拥有了之前不敢想的职称评审机会。王宇2016年通过人才引进入职中北大学,从事基础研究,2018年晋升副教授。“2019年,因工作需要,我加入国家某重点项目研究团队,一头扎入项目研究,一干就是六年。”他回忆说,尽管自己去年就到了可以评教授的时间,但因为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够条件。“如果照往年的标准,我需要重新开始进行基础研究,将来才能有机会评教授。但此次学校职称制度改革,明确教师所在团队有2000万元以上大项目,项目负责人可以推荐其中一名骨干申报高一级职称。很幸运,我因此获得参评资格。”
改革新举措助力营造发展新活力
“非常感谢学校这项新政策,让我能安安心心全力推进在研项目。”采访时,王宇言语间掩不住的激动与开心。
蔺玄晋也表示,聚焦“如何提升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这一时代课题,团队经过了近十年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虽然研究方向从全国高校来看也是个边缘领域,但我们坚守初心,久久为功,感谢学校对职称评审改革的肯定与支持。”
付建平2016年毕业留校担任实验员,2020年晋升高级实验师,2023年转岗教师,现为学校自动武器研究院讲师。按正常程序,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至少需要7年。新政策之下,他由于获评1项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并发表1篇2区SCI论文,具备了破格参评教授资格。“有了正高职称,不仅可以自己组团队、带团队、建平台,争取更高层次的项目,还有资格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进入各种专家库,对本学科建设非常有帮助。”付建平表示。
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中北大学还在新办法中将现有14个专业技术职务划分为“自主评审系列”和“推荐评审系列”,教师(研究)系列则划分为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素质教育型、思政与教育管理型五类,以促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协调发展。新办法还进一步简化评审程序,让申报人“少跑腿”,让“材料”多跑路,并按照“谁申报、谁负责”原则,对学术诚信作出了严格规定。
来源:山西日报
链接: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241128/10340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