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 School Dynamics

  • 12月20日—21日,我校召开2024年医学毕业实习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宇民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主持会议开幕式。杨宇民代表学校对各附属医院、教学(实习)单位长期以来为我校医学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介绍了一年以来学校医学教育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引培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医教协同、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是全面提高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医药卫生机构与大学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互动,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持续推动医学
    2024-12-21
  • 12月20日下午,我校与莒南县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莒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东升,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华亮出席活动。华亮代表学校对张东升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学校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积极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和科技创新支持,期望双方进一步深化紧密合作,持续拓宽合作领域,合力打造校地互动、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张东升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对我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介绍了莒南县经济文化社会情况和地方特色产业。他希望双方不断挖掘合作潜力,拓宽合作渠道,让更多科技成果和
    2024-12-21
  • 12月21日上午,我校举办静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结对共建暨“校长荟客厅”活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华亮出席活动。华亮代表校党委向为静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单位、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他指出,“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体制机制创新,是“三深入”工作和“为学生办实事”的具体举措,更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抓手,也是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需要。华亮对当前社区特色、建设成果、育人实效表示肯定,并就社区建设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党建领航把方向,拓展社区党建“新阵地”。遵循“学生在哪,阵地就在哪”原则,前移党建端口,构建“点
    2024-12-21
  • 12月19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莫晨宇率南通大学校友会秘书处调研指导海安分会工作,并与海安分会领导机构成员代表、校友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座谈。莫晨宇向与会校友代表介绍了学校最新的发展成就,感谢海安校友们一直以来对学校的关心和关注。她对海安分会的工作成效给予肯定,祝愿校友们的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希望广大校友以各种形式为学校建设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染整1983级校友、海安分会会长、南通鑫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仕俊从“广泛联系各界校友,增进校友之间感情;时刻关注学校动态,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积极融入地方发展,争当推动发展先锋”等方面汇报了海安分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在海安期间,莫晨宇一行参观
    2024-12-21
  • 12月18日下午,后勤保障部联合保卫处在啬园校区西田径场举办首届消防趣味运动会。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保卫部部长朱城宣布运动会开幕,并为在2024年上半年安全月活动中获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后勤保障部部长徐建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致辞,他向荣获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并重,进一步推动后勤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他对做好后勤安全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突出“全局化”视野,从更高站位认识并做好安全工作;二是发扬“钉钉子”精神,确保将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强化“人本”思维,通过教育培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四是深化“严管”机制,推动落实全员安全责任,
    2024-12-21
  • 12月20日上午,我校港澳台侨学生代表齐聚一堂,通过网络直播共同见证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的庄严时刻。港澳台侨学生代表在观看过程中深受感动,纷纷表示将牢记历史使命,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促进了港澳台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和归属感。我校重视与澳门的合作与交流,多年来一直开展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2020年起,我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目前有两名澳门籍学生在我校就读。2021年,我校成立了“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助力港澳青少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
    2024-12-21
  • 江风海韵,不忘先贤;教泽传承,砥砺奋进。今年,我校迎来了合并组建20周年。二十载栉风沐雨,二十载薪火相传。合并组建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先校长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扎根江海大地,优化学科建设,大力培养人才,助力地方发展,阔步迈向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12名两院院士,9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成功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承担南通市产学研项目约四成,平均每年有2000多名毕业生留通创业就业……正是与南通这座城市融合发展、创新协同中,我校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众望所归,追求合并的最大值大学是所在地方的一张“名片”,既代
  • 9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在《2024中国大学评价》中位居第100位;累计为地方培养了2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涌现出12名两院院士……作为江苏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始终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和“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扎根江海大地,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将人才、科技等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增强学科人才队伍与城市智力资源的耦合度,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锚定“育人之要” 人才培养向新而
  • 实施尊师重才战略、筑原造峰战略、改革驱动战略、开放融合战略、文化引领战略“五大战略”,推进“培根铸魂行动”“科技攀升行动”“文科振兴行动”“开放拓展行动”“文化赋能行动”等“十大行动”,南通大学第四次党代会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新征程。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笃实的行动、更加卓越的精神,扎实走好改革创新之路、内涵发展之路、校地融合之路。固本培元 理论武装提效能“每个工作日,辅导员、专业教师轮班深入学生社区,送教、送学、送服务,护航学生成长。”在南通大学,10个已经建成投用的“一站
  • “我为自己能参与‘智慧天网’卫星通信创新工程感到荣幸和自豪!”看到所在的“追星通信”团队研发的面向“智慧天网”地面应用示范系统方案成功应用于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通信工程223班周艳平受到极大鼓舞,“我将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课题,学习前沿科技知识,围绕通信及其相关算法开展深入研究,为卫星互联和天地一体通信发展赋能添力。”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学习革命与高等教育变革,将“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融入时代发展脉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完善育人体系,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推动人才培养向“优质”“高质”“新质”方
  •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对帕金森病的确切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道医学难题。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孙诚教授团队深耕帕金森病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发现蛋白脱乙酰酶SIRT1对缓解帕金森病具有显著作用,并进一步研究阐明了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于今年8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报道医学》上刊发,为深入探究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我校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生动缩影。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聚焦科技前沿,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是我校实施“科技攀升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征程中,学校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
  • 由我校发起的生物医药未来产业(长三角)创新联合体近日揭牌成立。该联合体聚焦生物医药未来产业新赛道,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构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生态,为促进长三角生物医药未来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自2023年10月与南通市人民政府签订“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协议以来,我校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名城名校”双向赋能发展新局面。优化学科体系 瞄准地方发展新需求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在推动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11月,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校成立微电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