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3时,应学院邀请,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毕飞宇做客中北,来到学院图书馆报告厅,登上正德大讲堂,开设《小说在哪里?》专题讲座。丹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飞,学院常务副院长常青、党委常务副书记岳嵩、党委副书记冷开振、副院长钟文辉、纪委书记刘太明和我院师生四百多人聆听讲座。
毕飞宇,中国著名作家,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九卷。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非虚构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文学讲稿《小说课》等。曾获第一、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法国《世界报》文学奖。2017年获颁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作品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
在《小说在哪里?》专题讲座中,毕飞宇选取了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战争反思小说《朗读者》为素材,从时态处理、叙事角度、叙事人称、细节写照等方面切入,以一个作家的角度细聊文字中的种种细节,探讨小说叙事如何激起普通人的共情。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为听讲者带来了一场期待已久的文学盛宴。
在互动提问环节,学院人文系袁鹏同学说自己发现在毕飞宇老师以往的小说作品中,大致有一个“城乡摇摆”的主题变化。在当今城市建设和新农村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毕飞宇式”的小说主题未来会“在哪里”?毕飞宇对中北学院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自己作品的喜爱留下深刻印象,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自己写什么是无法预知的,就像一个生命,我很爱他,我对他抱有很大的期许,但是我无法预知未来的他是怎样的,身高多少?体重多少?都是未知的。作品也是如此。文学永远是动态的,我们要做的是将生命之自由和艺术之自由发挥出来,不断地创新和创造。
学生提出您会改写您的作品吗?毕飞宇回答,当一个作品发表后,就具有了社会性意义。一个作家的成长与变化是通过一大部分的作品的轨迹而体现的,而不是通过对一部作品的改写来体现的。小说的创作关键在于真诚,这是根基性的东西。真诚,就是打磨掉夸张的成分——也就是痕迹感。
我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正德大讲堂”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名家大家进校园,进讲堂,传授知识,传播文化,启迪智慧,启发思想,引导我院师生努力追求教育意义和人生意义,促进师生的成长发展。
【中北学院 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