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铸就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人文学院寻迹·筑梦团队赴江苏省常州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开展“赓续红色血脉,擘画时代蓝图”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
6月27日,实践团队所有成员与指导老师共同开会讨论,会上,指导老师详细介绍了“三下乡”活动的目的、意义及行程安排,并强调了安全事项和团队纪律。随后的几天里,实践团队内部分组讨论并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纪念馆地点、参观路线、行程安排以及预备方案。这一阶段,不仅是对组织能力的考验,也是团队协作精神的初步展现。
7月26日,实践队员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一进陈列馆,瞿秋白烈士的半身铜像迎面而立,实践队员感受到了浓厚的革命历史文化气息。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多媒体等方式,学习了解了瞿秋白同志革命的、光辉的一生,真切感受到瞿秋白同志为党为民、守誓践诺的至诚精神。
次日,实践团队来到张太雷纪念馆,他的故居坐落在天宁区清凉路旁,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它见证了张太雷一家在这里度过的岁月。张太雷同志半身汉白玉雕像设立在天井内,中堂两侧悬挂着一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也展现了张太雷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光辉历程和卓越贡献。
7月19日,实践团队来到了渡江胜利纪念馆,馆内的展览分为六个展厅,从“第一展厅一战前形势”到“第六展厅一英烈业绩”,六个展厅展示了渡江战役的整个历程。展馆从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复原了当时的战斗场景,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战的年代。最后的渡江战役烈士名录,它不仅仅是一份名单,更是铭记和缅怀英勇烈士的方式,再现渡江战役的艰难险阻和我军万舰齐发勇渡长江的豪迈英雄气概。
7月20日,我们小组成员走进梅园新村纪念馆,一座座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峥嵘岁月、革命记忆和革命精神的建筑物。一进入馆内,周恩来总理的全身铜像就映入眼帘,团队成员们从铜像左侧进入展览馆内,参观了纪念馆的史料记载。随后团队成员们来到了梅园新村17号---中共代表团外事组、18集团军办事处和新华社南京分社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以及梅园新村30号和梅园新村35号,它们分别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等代表团成员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梅园新村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更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南京时期的奋斗和努力。提醒着我们珍惜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并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此次参观学习,实践队员回顾了革命前辈的那段不平凡的红色岁月,从故居到纪念馆,从革命先驱的生前到生后,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的红色革命精神浸润着在场每一位成员的心灵,寻迹·筑梦社会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向各位革命英雄致敬。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弥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坚定不移跟党走,以执着的目光向前行,奋进的脚步不停歇,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