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的李政军教授莅临我系给老师们做了一堂专题讲座,题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和建设建设》。李政军教授长期致力于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丰富,成果卓著。此次讲座他围绕“课程何来思政”、“课程何须思政”、“课程何以思政”及“课程何如思政”等四个问题,跟老师们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并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范本,向老师们示范如何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
1. 课程何来“思政”
针对课程何来思政的问题,李政军老师从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讲起,提到“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通过总结课程的内在价值,指出课程应包含的三个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课程的基本属性应是价值引领。同时,李政军老师指出了如今教学存在的问题:表层教学思维即把教学简单的作为一种传递。而教学的真正目的应是揭示课程知识所蕴含的文化属性与文化精神,实现课程涵养学生精神成长的文化价值。
2. 课程何须“思政”
对于课程何须思政的问题,李政军老师在现场书写了“教”“学”的古体字,证明了课程是一种社会性的构建。课程不仅对学习者有价值,而且对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有价值。在我国这个价值即为思想政治教育。李政军老师通过总结课程的外在功能——社会控制、保持和传递主题文化、促进学生社会化,得出了结论——“‘课程思政’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应有之意,是课程教学的价值回归,而不是对教师额外的要求,更不是额外的负担”。
3. 课程何以“思政”
在解答课程何以思政的问题时,李政军老师就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提出了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两种方法。
4. 课程何如“思政”
最后,李政军老师以西方经济学为例,系统地解释了课程何如思政这一问题,重点讲解了西方经济学做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切入点,而找准切入点可以通过绪论。李老师在这门课程开始讲解的第一课便赋予其课程以思政文化的贯通;俗称“万事开头难”,但好的开头的思政贯彻课堂第一课,将会能动主观地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实现课程思政精神内涵的提升。
讲解结束后,一些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见解,李政军老师一一进行了细致的解答。老师们纷纷表示,参加本次活动受益匪浅,李政军老师的讲述为他们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将课程与思政相结合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