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南京大学辅导员周媛

发布时间:2015-09-09浏览次数:868


用心用情用爱•亦师亦长亦友

    ——南京大学辅导员周媛事迹材料

    2004年本科毕业,她没有回家乡上海工作,而是选择了去西部支教;2008年研究生毕业,她放弃了交通银行、汇丰银行管理培训生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了留校当辅导员。学生们曾多次不解的问既是老师又是师姐的周媛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她说:我喜欢校园生活、喜欢跟学生们在一起、更喜欢辅导员这项平台广阔富于挑战的事业!从本科毕业起,她就萌生了当辅导员的念头,经过研究生三年时间的积累,从西部的支教经历到伦敦汇丰银行的海外实习,直到求职阶段的历练,周媛希望能够将自己对各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传递给学生们,更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一种平和的人生态度、踏实的处事方式,用商科的专业知识、以广阔的胸襟情怀为社会做一些事情。她最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任何事只要投入了就会有收获!

    1.矢志做责任型辅导员,用心诠释工作、用爱化解危机,每学年与381名学生至少面对面交流一次,每学期开学与元旦都会跑遍92个学生宿舍。

    周媛对于辅导员最初的理解是“责任”,而责任的内涵是“三心”,细心、爱心、耐心。商学院2008级有381名学生,入校之初创下了全校年级人数之最,然而正是通过与这群学生朝夕相处,周媛与他们共同成长,并深深感受到对学生真正的关心是要学会细心聆听并体会学生们的想法、用爱心面对他们成长中的问题、耐心解决各种危机和困难。

    无论以何种方式,她都会确保每学年至少与每位同学交流一次,细心聆听学生成长的声音。由于学生人数多,院团委书记和各项事务性工作也占据了不少工作时间,于是她设计了各种谈话方式,确保谈话时间和质量。以宿舍为单位,在闲话家常的轻松氛围中了解学生的生活困难;以特色班会的形式与学生分享各种信息,如学习方法、面试技巧、时间安排等,不仅增进师生了解,也为学生们创造了同伴学习的模式;以不同的主题设计谈话内容,从入校适应性问题、学习难点、生涯规划、实习感受,从而提高谈话质量。这些方法使她用有限的时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解决学生的困惑。

    无论学生们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她都会告诉自己要学会理解这群如同弟弟妹妹般的学生们,用爱心面对他们。辅导员的工作给予了她走进不同生活模式的机会、更是走进每个学生心灵的平台。真正走进学生,她用爱接受并设法化解学生表现出的弱点和问题。当辅导员后的第一天上岗,是在汽车站和火车站之间辗转度过的,通过耐心疏导化解危机,从而开启了一个学生和家长的新型家庭关系;当辅导员后的第一个月,是在军训的早出晚归和手机的24小时铃声中度过的,从而让学生们把她当成了可亲可爱的“媛姐”;当辅导员后的第一个生日,是在医院陪伴一位骨折的学生度过的,从而给予了远离家庭呵护的学生温暖和亲情……381名学生每人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都会让她的工作延伸到个人空间,但是在她看来这是自己的小幸福:希望学生在出现困难的时候永远都会第一个想到自己!

    无论出现什么困难,她都会耐心处理问题。2009年的3月,正是她怀孕之初反应重的时候,此时却发现一名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她顾不得劳累、更没有退缩,耐心地与校院两级领导一起做工作,反复与学生、家长沟通,辗转于学校和脑科医院两地,成功劝说家长并陪同学生一起就诊、治疗。面对家长和学生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是恶语相伤,她没有怨言。当她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后,她更是感慨地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应当包容的,成长是多么不易的过程!终于学生经过治疗回到学校复学,深夜十二点,宿舍同学出于对他的不了解与他产生矛盾要求调换宿舍并拒绝回宿舍住,周媛怕他再次受到刺激也担心其他同学的安危,丢下两岁的孩子跑到宿舍做工作,缓和了一场危机。

    2. 尝试做新媒体型辅导员,用创新思维打造虚拟班级,用人文关怀构建心灵家园,四年发布辅导员博客1107篇,撰写辅导员日记64篇,博客点击率达到52万人次,连续两年获得南京大学学生最喜爱的辅导员博客。

    辅导员博客这种以网络为载体,通过个人化表达的内容、不断更新的链接及信息、拓展的文章及内延等实现了一种日益普及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工作之初,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的日志启发了她,在认真学习之后,她发现这种用文字与学生交流的方式非常亲切,也适合人数多的班集体。于是运用博客,这种新型工作载体,她精心构建栏目和内容,以人文情怀打造师生交流平台。

    在博客的形式上,她精心收集校园内外的素材,美化版面、优化栏目,展示工作中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学生管理规则是固定的,但管理模式是可以创新的;学生培养目标是统一的,但培养方法和路径是可以创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教育载体是多元化的。琐碎、繁忙、多角度的工作特点与育人为本的工作宗旨一旦结合起来,就会促使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实现工作效用最大化,从而在学生们有限的四年时间里给予他们更多的校园资源。通过运用温馨的背景、醒目的颜色增添使博客变得温暖而真挚,通过栏目内容的推陈出新以满足学生们成长的需要。目前博客内共有“通知发布”、“教务信息”、“辅导员日记”、“就业信息”、“奖助评定”、“学习借鉴”、“成长南大志在四方”等十三个栏目以及重要博客导航、推荐文章两个附加栏目,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虚拟班级。

    在博客的内容上,她通过努力理解每位学生的生活,交流思想、激发思维,用博客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网络博客的经营就仿佛是备课的过程,而这方无形讲台背后的素材则来自于她在现实中深入学生、深入学生心灵之后的思考与感悟。四年间,每当她书写“辅导员日记”的时候,都会默想一会儿,更会在自己的知识出现盲点的时候认真查阅文献资料,希望自己的文字会带给同学们客观的内容和思考。一年级的时候她的学生刚步入大学,自己也在实现学生到教师的转身,从博文第一篇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到谈体会分享一些信息,如参加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德育考核的意义和做法,甚至微妙的提醒同学们发短信、写邮件的细节,当然也有解决同学们实际困难的,比如平衡学习与工作的方法、正确对待分数、考前高效复习的小窍门等等,那时感觉自己俨然一副大学老师的严肃模样。二年级开始,博文的分享更多的是在说一些一般性的体验和感悟,比如平和的对待奖励与失败、淡然的面对人生的选择,她希望真诚的交流能够传递一种信息给学生,帮助他们使心灵真正沉静下来。到了三年级,她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他们的朋友或师姐,无论在知识的积累还是做人做事的方法上,她常常欣然的发现并接受学生们带给她的许多启发。她曾在博客中与学生们分享:“师长们的唠叨只是为了让我的路途一帆风顺,而不用经历撞了南墙之后的顿悟。”但现实中,每位同学有自己体验生活的方式,每个人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所以每段人生都有自己对于精彩的诠释。于是,她明白同学们在博客中想要看到的不是说教、批评和示范,更多的是感性理解和人文关怀。

    三年多时间近十万字的辅导员日记拉近了师生距离,这里真正成为了学生们的心灵家园。学生们在大四之初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就她的一篇辅导员日记“Enjoy Everyday:送给抉择中的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回复道:“谢谢周老师的日志,眼前的迷茫放在人生长河中看看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需要经历去充实。” “在没有做选择之前,感觉自己的选择好多,工作、直博、读研、或者国外,可真正到了选择的时候,发现一切都是虚无,不再去多想,顺其自然,坦然接受一切,把该做的事做好就行。”“放弃其实也是一种选择,更需要勇气。”“谢谢周老师,会加油的。”

    3.力争做研究型辅导员,用工作积累打造管理方法,用科研精神探索学工事业,四年来承担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3篇,组织撰写论文获全国奖励1项、省奖励1项

    辅导员工作不仅要通过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关注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更需要从工作中不断总结规律、探索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周媛用心思考工作,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模式、寻找工作抓手,包括制定各项制度规范学生管理、申请思想政治专项课题从而深化工作内涵。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全体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规范党团员管理为抓手,围绕学校的各项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她制定了《08级德育考核办法——他律自律档案》、《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阳光卡》。在这两项制度中,她将德育教育和学生管理原有的“他律”模式进行拓展,设计了“自律”的部分,如德育考核办法中的“自律四一”:阅读一些书籍、锻炼一下身体、制定一个计划、奉献一份爱心;《阳光成长卡》中的自我评价和记录的部分。同时采用成长档案的形式全程引导学生四年成长,将学生的他人监督与自我管理相结合,激励学生成长成才。这些创新的学生管理做法在全校范围交流推广,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工作深化方面,通过开展学生调研、撰写工作总结、申请辅导员专项课题,挖掘工作内涵、实现工作模式的优化。三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到“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题为“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校企人才共建模式研究”,此外,独立发表学生工作论文3篇,组织并撰写了商学院《商学院学生人生发展导航工程》获南京大学学生工作管理创新一等奖,《创新培养机制,铸就一流人才——南京大学学生人生发展导航工程的实践与思索》获江苏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二等奖,在校辅导员工作交流阵地“学工园地”发布学生活动通讯43篇。

    4.努力做导师型辅导员,用科学思维探索学生培养模式,用心灵交流试为学生生涯导师,通过构建《商学院学生人生发展导航工程》,开展“七彩虹桥共成长,创先争优育英才”党团学系列活动,构建多元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全面成长

    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在读的专业均是金融,周媛既是学生们的辅导员,又努力做他们的学业导师。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学生结缘,以坚持不懈的学业态度感染学生。08年,她组织编写了《商学院学生人生发展导航工程》学生培养模式,获得了南京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一等奖、江苏省教育管理创新二等奖。结合导航工程所确立的培养未来商科人才所需具备的三重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她在学生工作的党团学研等平台积极实践,将学生工作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与学生成长实际相结合、与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三年多时间,所在年级获得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总支、江苏省优秀班集体称号等称号,年级党支部开展的“七彩虹桥共成长、创先争优育英才”活动获江苏省教育工委最佳党日优胜奖;共有2名学生和1个团队获得国家荣誉,2名学生获得北美数学建摸奖,6名学生获得全国类竞赛奖励,8名学生获得江苏省竞赛类奖励,学生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2篇,毕业在即,又有2名学生拿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金融专业的录取通知。

    围绕“导航工程”,创新团活动形式、拓展校内外实践平台,科学构建实践育人型团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共同成长。在校院两级领导的支持下,她带领学生构建了“共架七彩虹桥,引领社会未来”系列活动,用七种颜色构建了理想信念、志愿服务、成长规划、学术科创、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感恩回馈七个教育主题,体现了团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南京大学北大楼和七彩虹桥为元素设计活动整体logo,体现了团活动的创新元素;以每学年七个主题下的约四十个子活动目录为团员青年提供活动导航,体现了团活动的指导路径。活动开展期间,形成了院刊《商院风》3期(总第39期)、制作《启航——学长采访手册》、《就业100问——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手册》 ,总结了活动成果;与栖霞区燕子矶街道团工委、苏宁电器集团、苏南万科公司结对共建,拓展了学生实践平台;在校图书馆、燕子矶小学、南京市血液中心、南京各地铁站建立了校内外志愿服务阵地,形成了志愿帮扶长效机制。商学院团委也被评委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围绕“导航工程”,开展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年级主题活动,形成年级活动对全体同学的思想引导、心理辅导、生涯指导和学术倡导,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快乐成长。大一学年开展以适应性教育为主题的“商情天下”活动,大二学年开展以生涯规划为主题的“追梦起航”活动,大三学年以素质提升为主题的“七彩虹桥共成长创先争优育英才”活动,大四学年以实践成才为主题的“成长南大志在四方”活动。

    围绕“导航工程”,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自己的辅导员专项课题指导学生开展“产业升级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就业”实践课题,获得校优秀团队及实践报告一等奖;鼓励学生开展公益实践并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温情拇指”团队获“益暖中华”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优胜奖 ;组织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在燕子矶街道社区开展“商学新知百姓讲堂”活动,为居民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困惑,获得校优秀团日特等奖。

    四年的辅导员工作给予了她新的人生体验和工作感悟。工作中的“三心(即细心、爱心、耐心)”需要自己在与学生的每一句谈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中为人师表得以体现,更需要平和面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大小问题。此外,不断总结学生成长规律、探索管理工作办法,做育人思考:如何给予学生意识形态的科学引导、成长成才的通识培养和激发创新思维的个性指导,这些都是她的工作方向和前进目标。她视“辅导员”工作为一项事业,虽没有写字楼的灯火通明、没有金融界的叱咤风云、没有商海的波涛汹涌,但这里有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收获与喜悦、共同思维的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后的滋兰树惠。她无悔于当初的选择,因为在这份事业里有干不完的事儿、想不完的点子、道不完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