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辅导员 陈静
9月1日,在仙林校区热闹的迎新现场,我接到了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她说她的孩子今年考上南大了,想见见我。原来,她自己就是我刚工作时所带的学生。我放下电话,脑海里立即浮现出那个学生的形象,以及自己刚刚踏上辅导员岗位时的点点滴滴。
20年前,我22岁,大学刚毕业,怀揣着做一个优秀辅导员的梦想回到了扬州大学。我的宿舍离办公室只有10米远,离学生宿舍也很近,学生们随时都可以来找我。仗着年轻和热情,我每天除了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和学生在一起,早查晨练,晚查自习,上课,开班会,搞团活动,忙得不亦乐乎。就这样,我朝着我的辅导员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在随后的岁月里,我经历了我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哆哆嗦嗦在学生手术前签字,第一次成功劝阻想要轻生的学生,第一次因为学生的“失踪”而伤心痛哭,第一次为贫困生考取了研究生而高兴得热泪盈眶……
虽胸怀做优秀辅导员的梦想,但最初的我对于优秀辅导员的定义也并不太明白。忘我地工作?对学生严格要求?凭着直觉,我只能靠模仿自己读书时的辅导员和从书本学来的知识开展工作。总是一腔热情,总是对学生严格有余,宽容不足。
终于,在工作的第二个十年里,我在南京大学为自己的梦想装上了导航,插上了翅膀。我获得了硕士学位,找到了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路径,经历了系统的心理咨询的训练,成为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和全球职业规划师,正在攻读教育博士学位……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有底气、有信心,追梦路上便有了更充足的力量。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把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反思,创设了“温馨谈话吧”工作法,先后尝试运用多种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积攒了10多本20万字的谈话记录……我的梦想终于有了清晰的轮廓,那就是做一名有影响力的专家型辅导员。在工作中,我对自我的角色定位益发清晰,少了当初的青涩与冲动,多了份沉着与冷静,与学生的相处宽严有度,处理学生问题时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对学生工作的感悟和思考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
1992年到2013年,我伴随了千余名学生的成长,从学生们口中的“陈姐”到“陈姨”再到“陈妈”,不知不觉已走过了20个春秋。虽然追梦的路上充满了酸甜苦辣,但我不会放弃。我将勇往直前,一路欢歌。
因为,梦想就在前方。在帮助学生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我也在追逐和成就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快乐的追梦人,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