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资助水平 让所有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

发布时间:2015-05-12浏览次数:175


  【2012年12月10日】扎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也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近十年来,我校学生资助工作蓬勃发展,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帮扶力度日趋加大,助困渠道继续拓展,育人效果切实提升。学生工作处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不仅确保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更致力于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四年大学时光中能够安心学习、快乐生活和全面成长,努力让所有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
  传统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以“输血”为主,强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而对学生的自助能力,特别是学习发展能力关注不足。我校近年来探索施行的“四维助困支持网络”,则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内容,以“提升能力、意识、素养”为核心任务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将学生资助工作从单纯的“助”向“育”提升。
  第一维——以经济支持解决学习资源问题。通过直接经济帮扶给予学生最为贴心的财力支撑,各类奖助学金、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学费缓交和减免、临时困难补助、假期路费补助等多项资助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了经济顾虑;在物力方面,努力构建学习发展的公平起点——新生入学“‘十’心实意”工程、“温馨六件套”等有力举措,还有学校联合教育超市举办“爱心手拉手·你我共分忧”的义卖捐赠活动,以及与真维斯企业合作的御寒冬衣发放计划等等,均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生活所需。
  第二维——以信息支持解决学习能力问题。在新生入学时,学校举办“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主要介绍校园学习资源和教学设施的使用,同时邀请杰出校友和“80后”学长回母校为新生同学做励志报告。组织辅导员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多次深度谈话,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学校相关教学政策和所学专业内容,明晰未来学习发展方向。开设“绿色成长课程”和“雨露课堂”,主要围绕人际交往、社交礼仪、学习规划与设计、心理调适等主题展开,采用团体辅导、工作坊、情景体验式教学、课堂讲授等授课形式,让学生们可以在参与和互动中吸纳知识,创造出一种不同于第一课程教学的学习成长体验。这些举措使得学生资助工作由“授之以鱼”逐步转向“授之以渔”,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有了坚实的“能力基础”。
  第三维——以情感支持构筑温馨学习氛围。每年九月新生入学期间,我校党政一把手都会亲临“绿色通道”现场,为初来乍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子送上暖暖的关心和实实在在的一份安心。温馨四信——以“新生慰问”、“首年倡议”、“关注成长”、“祝贺成功”为主题,以悉心的关注与呵护,持续鼓励学生的学习成长;学长支招——学校组织各院系开展“学长导航”系列活动,形成高年级优秀本科生与低年级困难学生“点对点”、“点对面”的学习交流制度体系。“党员学导制”——按1∶20的比例为新生配备一批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精神激励。
  第四维——以精神支持激发持久学习活力。我校一直坚持在解决学生的经济、生活困难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困惑,通过“助困与扶志”、“助困与自强”、“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方针,从精神层面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励志成才的人格品质,进而激发出持久的学习活力。创立南京大学“爱心联盟”,组织学生成立天健社、思源社、新鸿基社、弘毅社和自强社等一系列爱心社团,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学生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和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杂志、博客等载体则为他们提供了虚体精神家园,《骄阳》杂志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以“文化关怀”、“精神扶助”、“理念支持”为指引的助学文字和活动。而每次的励志模范、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公益社团爱心之星评选则提供了精神家园标杆,达到激励成长、模范育人的效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处于新时期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承担着资助育人、促进教育公平的使命,是关乎青年成长、校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学生工作重要领域。我校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会一如既往地服务于每一位南大学子的成长成才,进一步完善“四维助困支持网络”,让学生资助工作更规范、更有效、更长远,努力在学校培养人才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南京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