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新生学院毓琇书院第二届3D打印设计制作大赛决赛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田家炳楼多功能厅顺利举办。本次大赛以“青春献礼七五载,AI建功新时代”主题,鼓励同学们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相关的意识、知识与能力,锤炼工科素养,将来能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本次决赛一共有23支团队登上舞台,展示3D设计打印成果,对设计理念、制作过程以及后期处理进行现场答辩展示。
法学院党委书记、新生学院党委书记蒋恩铭,现代工程教学与实验技术中心陈涵,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与数字建构实验室主任、城市AI与绿色人居环境营造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童滋雨,工程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高级工程师辛博,威布三维销售总监沙晓中,威布三维技术部副总监俞素芸,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毓琇书院2024级新生导师胥亮等出席活动。
蒋恩铭致辞,他回忆了去年毓琇书院举办的首届大赛,当时同学们新颖独特的作品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表示,毓琇书院聚焦发展新工科,今日的大学非常强调人才培养要打破边界——校内与校外的边界、学校与学校的边界、课内与课外的边界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界,3D打印设计制作大赛正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种破界的可能性,意义非凡。他鼓励参赛同学能够通过大赛激发自身学习的内生动力,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上有新的跃升。
赛场上,创意争奇斗艳,佳作纷至沓来。选题之一是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第一组以《故宫》惊艳亮相,将传统建筑艺术瑰宝与现代科技精妙融合,于数字空间续写故宫传奇,古韵今风,交相辉映。第二组精研复刻国立中央大学礼堂,岁月沉淀与文化传承凝于其间,观者仿若穿越历史尘烟。第三组匠心打造中山陵,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技术魅力共绽光芒,唤醒人们守护历史的担当精神。同学们讲述了作品背后蕴藏的深厚家国情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祖国真挚的情感。
有诸多团队钟情文化地标与校园景致。《南京大学录取证书》满含对母校的炽热深情与对新生的殷切期许;《昔时一瞥》还原同学们进入南大校园的第一印象,也唤起同学们心中的美好回忆;《我在南大修鼓楼》重塑鼓楼古韵风华,尽显金陵文化底蕴;《鹤起南雍》巧用人工智能对大礼堂进行扫描建模,搭配仙鹤元素,寓意青云之志;《淮上弦音》奏响秦淮河畔古韵新声,人文光辉熠熠。这些满溢着历史、人文气息的作品充分的展现了同学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美好意愿。
此外,还有团队技术与创意携手,实现艺术共科技齐飞。极具设计感的《毓琇》二字,在不同视角下都能观察到工科元素;《冰墩墩南大版》复刻冬奥萌宠,传递美好期许;《南京长江大桥》多维呈现大桥风华,熔铸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叶落南雍》定格南大秋景,将美好永镌于掌心。
第八组同学分别打印了蓝鲸主体、鱼鳍、手柄、支撑和支架等零部件,用灵巧的设计为作品赋能,灵动的小蓝鲸完美地诠释科技艺术交融妙谛;第十八组将3D打印技术与单片机技术融合,通过安装电机实现装置的自动旋转,实现了用游戏手柄控制坦克旋转角度的功能,使作品不仅富有趣味性,还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选题展现了同学们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思考,遇到困难之后的不断调整和努力则是同学们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可贵精神的最好印证。从培训、设计、制作、后期处理到展示,同学们亲手实践、学习了测量绘图、模块化设计、3D模型设计等等技能,提高了个人能力,也培养了团队意识。他们纷纷表示:“我们在参与大赛的过程中探索了全新的未知领域,收获颇丰。”
团队展示结束之后,南京大学现代工程教学与实验技术中心陈涵老师对大赛进行总结点评,她介绍了大赛举办的初衷是为新生们提供一次体验机会,近距离感受3D打印这项给工业制造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的前沿制造技术,从而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工科实训能力。她肯定了同学们参赛的积极性和建模能力、团队精神,针对同学们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了建议。她表示,尽管同学们在打印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相信假以时日,大家对3D打印设备的特点会更了解,实操也会更得心应手。她希望同学们心中能埋下“科技报国”的种子,不断浇灌,最终让梦想发芽开花!
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悦动蓝鲸》《99A重型主战坦克模型》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我在南大修鼓楼》《叶落南雍》《“金陵之眼”——中山陵音乐台》获得二等奖;《南京大学录取证书》《淮上弦音》《毓琇》《南京大学星》《人民大会堂》《杜厦图书馆》获得三等奖;《故宫》《国立中央大学礼堂》《中山陵》等作品获得优秀奖。
毓琇书院学生事务中心主任邓泽燕,辅导员芮富宏、孙悦伦参加活动。毓琇书院2024级新生沈家毅主持决赛。本次赛事由毓琇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工程管理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举办。在人生新起点,做新时代好青年!南京大学新生学院“新新节”火热进行中,毓琇书院第二届3D打印设计制作大赛决赛在节日的热烈氛围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