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育人效能,强化学术导师科研引领,助力学生成长,11月28日中午,“启智奋进,匡助成长”第三期导师交流午餐会在匡亚明学院潘琦楼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特邀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臻达进行学术分享及导师引领。午餐会由匡亚明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安主持,匡亚明学院辅导员赵玉倩、陈丹及学生代表近20人共同参加。
周安致欢迎辞,并介绍了谢臻达教授的学术背景与突出成果,鼓励同学们向杰出院友学习,不断提升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谢臻达聚焦光学超晶体与量子通信前沿技术,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首先,他回顾了非线性光学的发现历史,详细讲解了非线性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倍频效应,并引入量子器件的相关内容,分享了依托南京大学微结构实验室在光学超晶体量子器件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相关技术在通信、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随后,他深入探讨了量子纠缠与光通信的前沿进展,分析了量子通信技术在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和加密安全性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阐明了现阶段量子通信如何解决光通信中的安全性问题。最后,他分享了自己在无人机测试实验中的宝贵经验,揭示未来光通信与无人机组网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自由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无人机通信技术在极端天气及不确定情况下的稳定性问题、无人机与特定目标对接的复杂性等问题踊跃提问,谢臻达一一耐心解答,激发了全体学生对光学超晶体与量子通信前沿技术研究的兴趣。
“三室一厅”午餐交流会为匡院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了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师生近距离互动,为同学们提供了面对面探讨前沿科技与最新研究成果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
【学生感悟】
23级尹景熙: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午餐交流会,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谢臻达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量子通信和无人机光通信等前沿科技,尤其是光通信在无人机组网中的应用,令我印象深刻。过去我对量子通信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理论,通过教授的讲解,我意识到这一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与谢教授的交流中,我深刻认识到,科研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术探索需要不断的思考、尝试与突破,这种精神也鼓励我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勇于探索。作为本科生,我明白了除了打好坚实的课业基础外,更要敢于拓宽自己的视野,积极探索新的领域。
22级聂文辉:
作为一名匡院物理方向的学生,参加院友谢臻达教授的午餐交流会让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当谢教授介绍南大在铌酸锂(LiNbO₃)光学超晶格领域的研究成果时,我感到无比自豪。这项具有南大特色的研究不仅体现了我校在量子光学领域的优势,更展示了从基础物理到实际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谢教授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LiNbO₃超晶格实现准相位匹配,从而在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中产生和调控量子态。作为一名对凝聚态物理感兴趣的学生,我被这种将晶格周期性调控与量子态操纵相结合的精妙设计深深吸引。南大团队基于LiNbO₃开发的高维频率纠缠、偏振纠缠和窄带纠缠等系列量子光源,展现了凝聚态物理与量子光学的巧妙融合。更让人惊叹的是,谢教授团队将这些基于LiNbO₃的集成量子器件装载到无人机上,开创性地实现了移动量子通信网络。这种将微观量子调控与宏观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创新,启发我们要善于将物理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结合。作为南大学子,我深感使命在肩,期待未来能够在这些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22级曹泠筠:
谢臻达教授在午餐会上深入浅出,侃侃而谈,用翻ppt的激光笔作引子,从光学的理论基础讲起,逐渐谈到如何实现天地间的信息互联。他指出,在“低空经济”方兴未艾的当下,无人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能串起城市、郊区、乡村和工业园区,在体育赛事直播、自然灾害救援、交通流量控制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后,谢教授介绍了他和他的团队在无人机和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展示了从事无人机科研的艰辛和喜悦,并鼓励我们本科生在课余时间多参加科研实践和各类竞赛。我在此次午餐会上收获到了指导性的科研建议,也学习到了南大科研人宝贵的品质:用不平凡的精神对待每一项平凡的事业,对选择的方向饱含热情,在细分的领域内精益求精。很荣幸能有与教授面对面深入交流的机会,非常感谢学院组织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