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日,高校参与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讨会暨2024年双柏彝绣艺术创意大赛工作推进会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东大楼310报告厅顺利举办。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传媒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主持。
石红梅书记致欢迎词并介绍本次会议的目的,表示希望借助本次研讨会与各高校共同探寻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切实助推南京大学对口支援的双柏县的彝绣产业发展。她表示,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各高校专家齐聚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聚焦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共话校地合作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是培养新时代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生动实践,也是各高校加强交流、促进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整合兄弟高校艺术设计的优质资源,更好地推进2024年双柏彝绣艺术创意大赛,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2024年双柏彝绣艺术创意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季峰老师从赛程安排、投递要求、评选标准以及奖项设置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赛组织情况,并进行赛事解析。
与会专家结合大赛的赛事安排、各自学院开展的艺术乡建实践,围绕“高校艺术教育如何赋能乡村振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校地合作机制的创新与完善”“彝绣与艺术、科技、时尚、旅游的跨界合作的可能性”等议题展开研讨。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李亦文教授倡导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将竞赛融入课程体系,并设定固定的年度赛期,同时提到乡村振兴的路径不必拘泥于传统形式,亦可在社会层面探索新方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路明教授表示针对学生背景多元、网络调研浮于表面等问题,建议聘请文化传播大使,深入挖掘双柏县的文化底蕴及生产环境,开发文创产品以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充分发挥彝族文化的鲜明特色与独特魅力。
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丁蕾教授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指出将优秀文化传承与保护融入课程,结合乡村实际设立研究课题,文创产品应向高端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以此提升高校品牌影响力。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袁潇教授表示大赛的举行很有意义,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振兴和传统化,她主张大赛获奖作品不必过分追求视觉效果,重点应放在实际落地转化和推广成效上。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崔天剑教授谈到运用AIGC等现代技术推动传统文化数字化发展,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新路径。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徐伟教授以学院参加的玄武区27个社区的建设为例,提出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他建议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建立学院与乡村的一对一帮扶机制。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蔡淑娟教授有着丰富的艺术乡建的经历,她从针对江西畲族开展的项目出发,强调注重作品的理论内涵与文化传播,充分发挥高校影响力,动员师生力量将对口支援成果嵌入当地的文化系统中。南京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玉春教授针对校地合作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提出政府、行业和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优势互补非常重要,针对大赛的举办提出了一些思考,强调借助高校力量实现产教融合。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赵健教授特别强调,高校是合作方而非单纯的指导方,双方应携手共进,合力提升。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施茜教授建议创立一个专属品牌,将周边衍生拓展至海报动画、建筑设计等领域,通过虚拟交互与线下展览来拓宽推广渠道,助力文化传播。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尚荣教授强调对口支援的重要性,指出民间文化背后承载的是深厚的民族根系,我们应当从经营、生产、管理、组织等多方面给予他们帮助。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刘毅副教授表示应选取一个切入点进行长线发展。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吴维忆副教授、王诗晓助理教授和周素戎老师参加了座谈。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赵奎英教授以“艺术参与如何赋能乡村建设”为题进行交流发言,她从美学角度阐述了参与艺术和艺术参与的概念以及艺术乡建的思考,强调艺术参与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非遗文化作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价值。
石红梅书记在总结中对各位专家对南京大学举办的2024双柏彝绣艺术创意大赛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她表示大家交流的内容,不仅有理论价值,也有着较强的实践意义,希望和各高校加强交流,积极探索高校参与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多元化、多层次地推进,拓宽合作边界,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推动传统艺术跨文化传播发展走深走实,打造彝绣艺术设计的特色标识,共同推动区域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