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液晶光谱单透镜:光学成像与光谱探测功能“合二为一”

    发布时间:2024-12-22 点击次数: 作者:郑国兴等 责编:葛若楠 王欣雨 来源:科学网

    导读

    近日,武汉大学郑国兴、李子乐团队联合南京大学陆延青、陈鹏团队提出了基于光谱单透镜的新型高光谱成像技术。该技术利用液晶的多维度光波操控能力,将光学成像与光谱探测功能合二为一,打破了传统高光谱相机中“透镜+光谱仪”级联的限制,为解决微型化光谱成像系统中的“空间—光谱”性能相互制约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这一成果将进一步促进高光谱成像技术在便携式传感设备中的应用。

    该研究成果以“Electrically tunable planar liquid-crystal singlets for simultaneous spectrometry and imaging”为题在线发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李子乐研究员、陈鹏副教授和郑国兴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研究生周舟、张逸恒、谢颖欣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鹏城实验室余少华院士、南京大学陆延青教授、香港大学张霜教授给予了重要的指导和建议。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研究背景与挑战

    信息获取的维度直接影响着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将光波作为载体,以感知世界的信息一直是光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早在17世纪,牛顿就提出了透镜成像公式,并进行了著名的棱镜色散实验,从而开启了透镜和光谱仪获取空间和光谱信息的研究。通过级联这两种器件,可以同时获取空间和光谱数据,从而得到丰富的信息。

    然而,这种级联方式会引入系统体积、光谱探测性能以及成像质量之间的制约,阻碍高光谱成像系统迈向便携性和小型化。这一问题的本质在于光波调控器件的能力受限:光学成像和光谱探测功能依赖于不同的光波调控机制(相位调控和光谱调控),二者难以通过单片光学元件实现。因此,为了破除微型化高光谱成像系统中的性能制约,需要探索新的多维度光波调控机理。

    基于光谱单透镜的微型化光谱成像

    传统透镜仅能获取物体的强度分布信息,研究团队设想:是否可以设计一种多功能透镜以获取物体光谱分布?

    为此,他们提出了“光谱单透镜”的概念。为了在保持原有成像功能的同时,探测物体的光谱信息,光谱单透镜需要具备两个特征:

    (1) 在宽光谱范围内具备精确的相位控制,以保证高质量成像;

    (2) 在不同波长下的聚焦特性(如聚焦效率等)差异尽可能大,从而更好地提取光谱信息。

    研究团队发现,平面液晶光学这一平台可以完美契合光谱单透镜所需的光波调控。在液晶材料中,分子通常呈现一定程度的有序排列,其平均取向方向可以由指向矢描述。

    如图1所示,液晶的指向矢由两个几何上完全独立的角度——方位角θ和极角α——描述。通过深入研究液晶材料对光波的调控机制,研究团队发现这两种角度对应两种不同的光波操控能力。其中极角影响液晶的等效双折射率,从而导致其光谱响应的变化。而通过控制方位角,则可以引入几何相位(又称:PB相位),操控入射光波的波前。由于这两种光波操控取决于液晶的不同几何参数,它们是完全解耦,互不影响的。因此,可以通过光控取向技术控制液晶的方位角分布,进行平面化取向,使其具有透镜聚焦功能。与此同时,在器件上施加电压改变液晶的极角,控制透镜的透射光谱,从而得到同时具有宽带聚焦和光谱可调特性的平面透镜。

    图1:液晶器件对光波光谱和相位的结构操控。a. 液晶指向矢示意图。b. 光谱调控(只与极角α有关)。c. 相位调控(只与方位角θ有关)。

    基于以上光波调控特性,团队建立了液晶光谱透镜(LC-SLENS)的成像模型,并提出了图2所示的光谱数据立方体重构方法。通过对LC-SLENS施加不同电压,获取多帧不同光谱响应调制下的强度图像,随后通过凸优化算法逐点恢复不同像素的光谱曲线,并通过解卷积实现图像去模糊,从而得到待测目标的光谱数据立方体。

    图2:基于液晶光谱透镜的光谱数据立方体获取。a 初始数据采集。b 光谱图像重构。

    研究团队加工了液晶透镜,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表征(图3)。实验结果表明,该透镜的光谱响应可以通过外加电压灵活调节,且不影响透镜的聚焦功能。得益于几何相位的宽带特性和特殊相位设计,透镜在整个工作波段范围(550 nm – 700 nm)内都具有较好的聚焦能力。

    图3:液晶光谱透镜性能表征。a. 器件实物图。b. 不同电压下透镜的光谱响应。c. 不同波长下的点扩展函数。

    研究团队进一步将液晶光谱透镜与图像传感器结合,以一种极简的方式构建了高光谱相机。只需将标准相机中的透镜替换为液晶光谱透镜,并对系统的特性进行一次标定,即可获取待测目标的光谱信息。他们采用颜色板与USAF 1951分辨率板进行了高光谱相机性能测试(图4)。其中,重构的光谱保真度大于95%,系统空间分辨率达到1.7倍衍射极限,验证了基于光谱单透镜实现高光谱成像的有效性。

    图4. 光谱成像测试结果。a-c. 颜色板光谱成像结果。d-f. 分辨率板光谱成像结果。

    前景与展望

    研究团队所提出的液晶光谱透镜,其功能区厚度仅数微米,具备小型化、轻量化优势;另外,其驱动电压低于10V,可与众多电子仪器设备兼容(无需额外增加配套的驱动硬件),形成“光谱透镜+”的商业应用模式;与基于复杂昂贵半导体工艺(电子束或光刻机光刻、刻蚀、材料生长等)的超表面、二维材料等微型化光谱技术相比,液晶器件的批量制备技术相对成熟,其成本甚至低至数十元,因此具备较高的潜在商业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这项工作提出的“光学成像+光谱探测”功能“二合一”的液晶光谱单透镜,使得高光谱相机在小型化、低成本化的同时具备高性能。该工作为微型化光谱成像提供了新思路,为便携式智能传感在家庭诊断、消费电子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开辟新的道路。(来源:中国光学微信公众号)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4-01608-w

    来源:《光:科学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