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周宪:以浸润奏响美育完整乐章

    发布时间:2024-12-20 点击次数: 作者:周宪 责编:杨一凡 王欣雨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美育浸润行动”,重在“浸润”。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为当下的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关键性指导意见,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营造关联互动的美育浸润氛围

    “浸”古文义作“涵也,泽也”,“润”古文义为“泽也,滋也,益也”。“浸润”二字都是三点水偏旁,凸显了水之滋润的内涵。“浸润”,也就是沉浸、滋养和渗入,彰显了美育作为一种独特教育类型的审美感性体验特征。它是一种润物无声的熏陶过程,明显有别于一般的知识型教育。

    《通知》提出,要以美育浸润学生,以提升学生核心审美素养健全其人格;要以美育浸润教师,塑造有自觉美育意识和情怀的施教者;要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文明高雅的校园美育育人环境。

    如何实现这三个“浸润”的美育目标?《通知》提出了八大行动计划,完整涵盖了从学校到社会、从教学改革到艺术实践的方方面面。八大行动计划不是分离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相互关联并形成互动,某个行动的实施,既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撑和协同,反过来又会推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呈现出营造美育浸润氛围的整体性考量。

    形成整合呈现美育教学的完整氛围

    艺术教学实现美育浸润目标的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并形成整体效应,形成美育教与学的完整氛围。形象地看,美育浸润的场景如同一个舞台,灯光、布景、道具等组成戏剧化的空间,演员和观众的剧场关系构成戏剧性效果。这里的演员就是教师,而观众则是学生。当然,这种主动表演和被动观赏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观众也时常成为演员。

    沉浸式、戏剧化的美育氛围,亦即气氛美学中的所谓“气氛”,是一个情感体验的感性空间。比如,在剧场、音乐厅或博物馆,人们徜徉其中,会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气氛美学家波默指出:“‘气氛’这种认知带来一种意义重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既不是作为自然强力,也不是作为命令性的话语而发挥其作用的。它侵袭人的处境感受,作用于心情,掌控着情调,激发着情感。”这说明在美育氛围中,浸润方式对人的认知与情感独具特色影响。

    如此看来,审美气氛(或氛围)的营造,是美育浸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气氛是一种关联、一种体验,是主客互动、在场与具身、沉浸与体验的统一。浸润落实到实践的关键一环,便是打造学校美育或社会美育场景整体情感色调,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呈现校园和社会美育场所沁人心脾、催人感奋、使人心动的整体氛围,同时又深入充盈到细微的美育教学诸多细节之中。

    开展基于整体性与独特教育方式的教学实践

    美育浸润的教学实践,是基于其整体性与独具特色的教育方式来开展的。

    一是美育与文化课的有机结合。各种学科,均有许多与美育融会贯通的结合点。这为美育与文化课的整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深刻启示。推动美育浸润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不但可以改变各学科的教学理念,而且为美育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国际教育界已有不少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且目前对科学素养的认知也正在悄然改变,审美素养被认为是各类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是美育教学模式的整合。当前国际美育界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过程中心模式、作品中心模式、欣赏对象中心模式及观赏者中心模式。过程中心模式强调美育的个体体验经历,作品中心模式突出动手创造艺术作品,欣赏对象中心模式聚焦经典杰作,而观赏者中心模式则以欣赏主体能力和体验为核心。这四种不同模式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理念,但均有突出一点而不计其他之嫌。以浸润为目标的美育,是一种整合性的教学,有必要将复杂因素熔于一炉而形成一个完整体。美育浸润的内在整合性,要求我们把过程、作品、对象和主题高度融通,形成整体性的美育浸润教学新模式。

    三是不同艺术的整合。美育浸润的目标是达成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当下中小学乃至大学的美育课程,往往是以某一门艺术学科为中心来设置的,这样做的局限在于往往会只停留在某门艺术学科的技术或形式等较低层面,缺乏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艺术的整体性感知。提倡艺术整体性和不同门类关联,却是浸润的必需。中小学美育课程往往被分化为音乐和美术,而且彼此之间往往并无互动,这种局面应在浸润行动中有所改观。可行的艺术整合互动方式有很多,比如以一门艺术为中心,兼顾其他艺术;或采取平行比较参照的方式,来统合两门或更多艺术;或以跨媒介为抓手,寻找不同艺术之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等。重要的是要在这样的整合中,植入立德树人的深厚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从而实现浸润的深度美育效果。

    美育浸润行动,奏响了深化中国本土美育的完整乐章。气氛美学为实施美育浸润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气氛说到底是一种整体性效应,而美育教学的整合性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新启示和新方法。如果说美育浸润行动是一个指导性方略,那么基于这一方略,可以绘制出各种各样的美育蓝图。

    (作者系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