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中文

10月26日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报告会(第5期) 北京大学李新征教授学术报告:复相图与超临界区域


报告题目复相图与超临界区域

报告时间:20231026日(本周四)15:30

报告地点鼓楼校区唐仲英楼B501

报  告 人李新征,北京大学

摘要:超临界区域经常被描述为状态空间中一个均一的、不存在相变的区域,但超临界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展示的不同行为规律,表明它们实际上具备不同的物理特质。李-杨理论通过李-杨零点在热力学极限下是否可以无限靠近实轴来理解相变【1-2】,但就其在超临界区域内的推广却鲜有报道。本报告中,我们将李-杨理论推广至超临界区域。我们发现无论在临界点以上或以下,物理量在真实物理空间(两个实的热力学状态函数形成的平面)中的解析性质均可以由复相图中李-杨零点形成的场来描述。这个结论可以被两个体系(范德华模型体系与水体系)中的解析结果与数值结果佐证。超临界区域内,这两个系统的等温压缩系数kT(或等压膨胀系数Cp)响应函数的峰值的轨迹,与相应的复T(或复P-空间中的最接近真实物理空间的零点在真实物理空间的投影的轨迹几乎重合,显示超临界区域的物性变化有一种“潜在的”相变特质。这个扩展使得李-杨理论用一个统一的方式来描述整个相图成为可能【3】。如果时间允许,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将李-杨理论应用至凝聚态系统的动力学状态描述的初步尝试【4-5】。


参考文献:

1C. N. Yang and T. D. Lee, Phys. Rev. 87, 404 (1952).

2T. D. Lee and C. N. Yang, Phys. Rev. 87, 410 (1952).

3X. Y. Ouyang, Q. J. Ye, and X. Z. Li, arXiv:2303.16784

4Q. J. Ye, L. Zhuang, and X.-Z. Li, Phys. Rev. Lett. 126, 185501 (2021)

5Q.-J. Ye and X.-Z. Li, SCPMA 66, 227212 (2023).    


报告人简介:李新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2000年、2003年、2008年分别在武汉大学物理系、中科院半导体所、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8-2011年在伦敦大学学院从事博后研究,2012年入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7年完成tenure评估。主要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物理中一些计算方法(特别是与核量子效应相关的计算方法)的发展与应用研究。近年来主讲《群论I》、《今日物理》两门课程,并参与《多体系统的量子理论》、《凝聚态物理导论》两门课程的建设。

  

  

  


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