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是海内外同行公认的民国史研究基地。2009年被教育部评估为优秀基地,在15个历史学科基地中,评估指标名列第一。中心长期坚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的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在坚决反对不良学风,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开展民国史重大基础性、奠基性研究,坚持学术创新,在国际上发挥民国史研究的引领作用。
由张宪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九五”重点课题《中华民国史》于2003年完成初稿。2004年上半年,课题组一方面请本专业的9名博士生,花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深入图书馆书库,根据原件仔细核对了全书的引文、注释;另一方面我们又先后根据省规划办、国家规划办邀请的专家和我们自己邀请的民国史专家近20位的审阅意见,认真思考、研究,最终修改定稿出版了《中华民国史》(四卷本)。这套书自1996年立项,到2006年出版历时十年,可谓“十年磨一剑”。书稿规模2,800页,一次次书稿复印用纸达3万余张。正是我们始终坚持学术创新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中华民国史》获得了学界的肯定,2006年10月,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近代史学会举行“如何看‘南京观点’的中华民国史学术座谈会”。2007年日本学术界在东京大学举行关于张宪文教授主编的《中华民国史》一书的学术研讨会。为一本著作专门召开学术研讨会,这在海外史学界较为少见。
二、开展中日关系、两岸四地合作研究,服务于国家民族利益。
2000年,中心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项目“南京大屠杀资料汇编”,开始编纂大型史料集成《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主持人张宪文教授组织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科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等多家单位以及日、美、德、意、俄、法等国家的60余名学者参与。经过十余年的勤奋工作,编辑出版了72卷、近4000万字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该史料集在南京大屠杀研究领域有重大突破,解决了中日之间的一些历史争论,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起日本、美国官方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该书在学术上和政治上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加强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
中心始终坚持科学精神,强调教师的自律意识和自我道德养成。多年来,中心承担“宋美龄与中国”、“南京城市史”、“辛亥革命史”等多项课题,完成著作二十余本。书稿完成后,作者自觉接受“防止抄袭剽窃”电脑软件的检查,严肃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而检查结果,没有任何一部著作出现了学术不端的行为。这无疑是我们多年学风建设的最好体现。
四、弘扬优良学风,发扬学术奉献精神
近年来,学术界有的人急功近利,十分浮躁。而中心教师能够将个人事业的追求与基地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苦其心志,奔走于国内外各地的档案馆、图书馆,多方面收集第一手资料,有着“出精品”的思想,保持艰苦奋斗、甘坐冷板凳的学术奉献精神。不管是撰写《南京大屠杀全史》,还是两岸四地编著“中华民国史研究专题”,大家秉持爱国情怀,经常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进行工作。可以说,中心的丰硕成果正是老师们献身学术、求真务实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