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发基〔2014〕365号
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江苏省科技厅:
2014年,科技部委托中国化学会对化学领域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报告予以发布。
一、五年整体发展情况
2009-2013年5年间,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丰硕成果,培养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开展一系列有影响的国内外合作研究,成为我国化学领域自主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化学学科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 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任务能力显著提升,实力大幅增强。
5年间,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科研任务超过6000项,总经费超过60亿元,是上一个评估周期的2.2倍。其中,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00余项,总经费37.3亿元,占总经费的62%。有21个实验室主持了973计划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实验室固定人员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973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6项,其中新增32项,显示了实验室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显著提升,实力大幅增强。
2. 实验室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创新引领作用凸显。
5年来,26个实验室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7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6项。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存浩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年来,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数量占化学领域自然科学二等奖总数的比例超过30%,凸显实验室在引领学科发展前沿和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的创新引领作用。
5年来,实验室在专利产出和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在行业和领域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支撑作用。26个实验室共获国内和国际专利授权3300余件。实验室突破若干产业关键技术,实现批量成果向产业转化,推动了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和发展,获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甲醇制烯烃和汽油超深度催化吸附脱硫等多项催化技术产业化,为我国能源、环境和石油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中发展的新配体和催化剂,解决了现有配体和催化剂无法解决的效率和选择性问题,在国际上形成了特色,并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应用。
3. 实验室成为聚集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的重要基地,优秀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化学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基地,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
实验室共有两院院士56名,其中5年内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9名。实验室共有216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或在国际学术刊物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编委等职务,其中新增国际学术任职116人,表明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国际化学领域的学术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实验室拥有17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下简称杰青)获得者,其中5年新增杰青获得者56名。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杰青获得者17人;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过去5年均新增杰青获得者6人,呈现人才成长高速发展趋势。实验室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25个,其中5年内新增12个。实验室5年内引进“ ”(国家特聘专家)19人,“ ”28人。
5年来,26个实验室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500余名,出站博士后400余名,为我国化学科研、教育和产业领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4. 实验室更加重视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交流,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
5年来,26个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计划(项目)320余项,合作经费达到3.4亿元;设置开放课题近2000项,投入经费1.2亿元。实验室吸引大量国内外科学家共同开展合作研究,产生大量合作研究成果,在促进协同创新方面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英国石油公司(BP)合作建立“BP大连能源创新实验室”,在催化和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成为BP在全球的四大研发中心之一。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德国、日本、瑞典等国一流研究机构分别建立6个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研究实体。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海内外优秀人才强强联合的作用,促进国内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发展。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制度,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同时注重与国际顶级科学家、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
实验室通过发起、主办和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区域、双边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拓展交流广度。5年来,26个实验室共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28项,区域和双边性学术交流活动109项,国内学术会议110项,显著提高了实验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存在的问题。
评估发现,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聚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引领科学发展方面有待提高,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不够多;二是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开展合作研究不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关于评估结果的处理意见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6个实验室为优秀。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等17个实验室为良好。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较多,限期整改,减拨专项经费,2年后核查。请实验室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高度重视,组织实验室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评估专家提出的主要问题,提出整改方案,认真整改。
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未通过评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该实验室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希望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以此次评估为新的起点,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合作研究和协同创新,重视创新团队建设和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创新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的作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UploadFiles/ptjd/2014/12/201412241751307149.doc
科 技 部
2014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