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对华遏制不断加码、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俄乌冲突日益升温,给全球生产链和供应链造成严重的冲击,全球生产链和供应链正在沿着区域化和本土化的方向重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未来的稳定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
江苏是外向型经济大省,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5月江苏进出口规模占全国的13.3%,名列全国第二,同比增长8.5%;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国的20.2%,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31.5%。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下,江苏对外贸易和实际使用外资双双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成果是江苏产业链供应链具有一定韧性的表现,更是江苏贯彻落实稳外资稳外贸政策、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制度创新的成果。在新的形势下,江苏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巩固和扩大江苏境外合作园区建设成果,开拓国际合作新领域新空间。
推进制度型开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开放具有促进竞争、促进分工、促进规模经济形成、促进知识外溢、推动利用外资和倒逼国内改革的效应,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我国以降低关税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利用为重心的开放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削减关税的边际效应有所减弱。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与创新型经济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推进制度型开放就是要在管理制度上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特别是要在知识产权、劳工环境、竞争中立、政府采购和产业政策等领域做出重大的政策调整。在未来的实践中,要立足微观市场主体的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有助于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落实RCEP、WTO《贸易便利化协定》以及其他自贸协定的承诺,对标CPTP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高效安全的开放政策体系和监管制度,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江苏集聚全球先进要素和创新型企业的能级。
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聚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双重机遇,形成了高度嵌入全球生产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产业体系。这一生产体系运行的安全,一方面依赖于国外生产关键设备与核心零部件供给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依赖于国外市场的需求。美国是江苏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最大的出口目的国,韩国和日本在江苏对外贸易伙伴国中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在美国联手其同盟对华遏制的背景下,江苏企业面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突出。在“零和博弈”的思维下,美国政府为维护其霸权地位,可能会执意延续不惜代价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为此,江苏企业必须加强生产链供应链的风险防范。一方面要争取通过政府谈判和对等反制相结合的策略,避免或阻止西方发达国家对华产业链供应链脱钩的扩大化,另一方面要尽快补齐关键领域生产链供应链的短板,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江苏应依托中国的制度优势、大市场优势、地区产业集群优势和创新资源优势,切实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全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努力在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作出江苏贡献。
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大力开拓贸易投资新市场。虽然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地缘政治复杂、政治稳定性差、开放水平低,但其中不乏快速增长的国家。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试图遏制和孤立中国的背景下,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意义重大。江苏位处“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园区建设管理上具有强大的产能和丰富的经验。随着江苏产业升级和“一带一路”沿线诸多国家市场的日益开放,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补性贸易关系不断增强,产能合作空间日趋广阔。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江苏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开通中欧班列,改善省内重要节点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增进政府间交流,大力建设境外合作园区和境内合作产业园,推进海关便利化改革,增进沿线国家间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的合作。未来,江苏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加大风险防范,提升建设的质量。要根据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进一步优化贸易投资的空间布局,推进国内园区和境外园区的协同发展。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和离岸贸易,不断拓展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关系。
(作者为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