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明:“四位一体”加快乡村人才振兴

发布时间:2022-05-16

  新华社此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乡村振兴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进一步推动乡村人才工作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乡村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
  早在60多年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引入了“人力资源”的概念。他认为,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乡村人才振兴要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围绕“引得进、稳得住、育得好、用得上”,做好乡村人才的大文章,为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引”有谋划,
突出引才与引智相结合
  坚持平台支撑、服务保障,在乡村人才引进上出实招。乡村振兴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强调乡村全面转型发展。鼓励各地实施农业农村领域“引才计划”,制定乡村紧缺人才目录,通过“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能人返乡创业”等方式,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为载体,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完善人才奖补、项目支持、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创新创业。加强人才管理服务工作,推动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科技超市等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人才服务业,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商务中介、信息咨询、融资对接等服务,进一步拓宽乡村人才来源。
“稳”有举措,
突出稳产与稳心相结合
  坚持产业引领,全面发展,在乡村人才流动上寻突破。乡村振兴要突出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产业振兴、人才振 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有机融合。当前,我国乡村发展过程中,“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最为突出。为此,要以“产业兴旺、乡村繁荣、农民富裕”为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富民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农业利益链,加快培育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以产业振兴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全面改善和提升乡村面貌,着力破除产业带动弱、增收难度大、生活环境差、公共服务少、社会声誉低的“五大难题”,突出制度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走进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
“育”有方略,
突出育人与育才相结合
  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在乡村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乡村振兴要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为重点,全面扩大乡村人才培养总量和规模。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管理人才、社会服务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本土紧缺人才、实用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逐步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三农”人才梯队。
“用”有机制,
突出用好与用活相结合
  坚持统筹推进、重在引领,在乡村人才使用上求实效。乡村振兴要建立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制度,深化乡村人才评价、考核、激励、分配、运用体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乡村人才活力和创造力。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在岗学历教育、创新职称评定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赋予乡镇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将乡村教师、乡村卫生人才纳入乡村人才管理体系。以党组织带头人、农业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带头人为重点,树立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先进典型,鼓励“领头雁”“土专家”和“新乡贤”等人才脱颖而出,使各类人才在农村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乡村人才振兴为重点,强化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的有机融合,加快形成乡村人才振兴的工作合力,这是实现乡村振兴、保证国家长久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任务,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