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熔炉工程”,聚焦立德树人,落实三全育人,推动“学四史 知校史”主题教育持续走向深入,促进老中青三代师生思想交流,机关党委校办法制办党支部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于12月17日开展了“爱校荣校传薪火 师生同心创未来”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分为师生座谈会和迎冬至包饺子两个环节。
下午3点,“爱校荣校传薪火 师生同心创未来”座谈会在行政南楼228会议室举行。校办法制办及信管学院党员师生代表30余人参与了座谈。会议由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迎春同志主持。
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法制办公室主任,校办法制办党支部书记尹三洪同志首先介绍了此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他指出,离退休同志长期受党的教育,是学校和国家建设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奉献者。发挥老同志、老专家的思想优势、阅历优势、经验优势,讲述中国故事、南大故事和身边故事,是深入开展“学四史、知校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他寄语青年党员传承各位前辈的奋斗精神,汲取他们的经验智慧,进一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南大,以个人之梦托起南大梦,以南大梦托起中国梦,真正实现“今日我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我为荣”的理想和使命。
随后,原南京大学副校长余绍裔同志、原南京大学副校长闵铁军同志、原南京大学校长助理王殿祥同志及原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干部陈善英同志,为师生们分享了他们与南大的故事,讲述了他们所亲历的“四史”。
闵铁军同志回忆起在南大读书和工作时期的艰苦环境,并告诉年轻朋友要珍惜当下如此好的环境,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他说到:“回顾这一路走来的经历,逐渐感受到国家的伟大、党的伟大,中国只有强大了,才能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认真学习。”
王殿祥同志讲述了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建设史,介绍了“三名工程”(名师、名课、名教材)和网络课程的建设历史。他说,从自主设计图标到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无不体现了大家“按一流的思想建设网络教育学院”的信念。他认为勤奋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宝贵财富,并引用文学家(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勤奋能使人聪明)、政治家(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的三句话来说明勤奋的重要性,勉励各位同学要做勤奋的人。
陈善英同志回顾了自己在校办工作的往事,认为校办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大家特别能吃苦能战斗。她为见证了学校学科发展、教学科研进展及人才培养成就感到非常骄傲。如今,学校环境、办公环境、科研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她为学校发展、国家发展而高兴,同时告诫同学们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充分利用资源,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余绍裔同志由庚子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回顾了同是庚子年发生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感叹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说,这次新冠疫情,我们有底气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们攻坚克难,是世界上第一个很快走出困境的国家。他告诉同学们做人是第一的,为人民服务要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为身边的同学服务,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团结他人;对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不断提升自己,成长成一个有用的人。
在聆听了四位老同志的谆谆教诲后,信管学院师生代表深受触动和教育,也纷纷发表感想。情报学教师党支部书记颜嘉麒同志用三个收获、两个感谢、一个期待总结了他的感悟。他说,参加此次党日活动,自己收获了校史知识,感受到了前辈的奋斗精神,来到南大收获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收获了好领导、好同事;感谢学校、学院的关怀,感谢学校、学院开展的各种集体活动,让自己备感温馨;期待在前辈的关怀下,传承南大精神,为努力建设第一个南大奋斗。
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杨海平同志谈了自己的三点体悟,一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校发展和学科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二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学校的科学部署和指导下,信管学院积极行动、创新工作,上下联动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虽然辛苦,但非常值得。三是“薪火相传结硕果,欣望梦愿笑开颜”,他鼓励各位青年学子积极参加学习活动,成长为栋梁之材。
学生代表白雪同志感谢了老师们的分享。她说,“老师们带领我们回顾了南大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更加激发了我们青年学子爱校荣校的情怀。作为新时代的南大青年,要立志将小我融入大我,传承、践行南大精神,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姜迎春同志总结发言说,“今天的座谈会,是在校师生‘学四史、知校史’的宝贵学习机会。老同志们为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思政课,教育我们要有理想,要立志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国家前途紧紧联系到一起;教育我们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勤奋出实绩;教育我们要注重修身,加强自身素质能力建设。作为后辈,我们要感谢一代又一代南大人做出的贡献,更要担负起我们的责任。”
座谈会结束后,师生们在食堂开展了迎冬至包饺子活动,余绍裔同志的“英文秀”、老同志们包饺子的绝活一次次把气氛推向高潮,笑容和自信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撰稿:崔羽洁 张赟
摄影:崔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