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全军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布朗(Brown)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在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及个体化治疗研究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973”课题。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课题、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重大项目、全军“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军队杰出人才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发表论著600余篇,SCI收录200余篇,主编专著三部。先后带教硕士生70名,博士生80名,博士后16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奖和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等奖励。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中央军委记一等功。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委员。
研究方向: 1.肾脏疾病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 2.基于组学的肾脏疾病标志物研究; 3.创新药物和诊疗设备的转化研究; 4.大规模多中心RCT的循证医学研究; 5.移植免疫及免疫抑制剂的机制研究; 6.组合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建立.
发表论文
发表论著380篇,SCI收录107篇,先后带教硕士生29名,博士生40名,博士后8人。
学术专著两部:《中国肾脏病学》、《肾脏病临床集锦》
学术论文:
1. Zhi-Hong Liu, Zhao-hong Cheng, Yu-sheng Yu, Lei-shi Li.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allele: Is it a genetic link between Henoch-Schonlein nephritis and IgA nephropath? Kidney Int. 1997. 51: 1938-1942
2. Zhi-Hong Liu, Zhao-Hong Chen, Tian-Jun Guan, Lei-Shi Li.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 allele (XbaI-) associated with nephropathy in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Kidney Int. 1999. 55(5): 1843
3. Zhi-Hong Liu, Zhao-Hong Chen, Ru-Jun Gong, Lei-shi Li. Sex differences in estrogen receptor gene polymorphrism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lupus nephrites in Chinese. Nephron 2002.90: 174-18 .
4. Yichao Wu, Zhihong Liu, Zhaoying Xiang, Caihong Zeng, Zhaohong Chen, Xiaojing Ma, and Leishi Li. 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 Insights from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he Glomeruli Derived from Renal Biopsy Samples. Endocrinology 2006;147(1):44-50
5. G Wei, L Zhihong, Z Caihong, P Ai1, C Huiping, Z Hong and L Leishi. Amylin Deposition in the Kidne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 Kidney International 2007 Jul;72(2):213-218
6. Q Sun, Z-H Liu, Z Cheng, J Chen, S Ji, C Zeng and L-S Li. Treatment of early mixed cellular and homoral renal allograft rejection with tacrolimus and mycophenolate mofetil. Kidney Int 2007;71: 24-30.
7. Rujun Gong, Zhihong Liu, Leishi Li. Epistatic Effect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 and 円-Fibrinogen Genes on Risk of Glomerular Microthrombosis in Lupus. Nephritis Arthritis & Rheumatism 2007 May;56(5):1608-1617
8. Chun-Xia Zheng, Zhao-Hong Chen,Cai-Hong Zeng, Wei-Song Qin, Lei-Shi Li and Zhi-Hong Liu. Triptolide protects podocytes from 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 induced injury in vivo and in vitro. Kidney International 2008 Sep; 74(5):596-612.
9. Hao Bao, Zhi-Hong Liu, Hong-Lang Xie, Wei-Xin Hu , Hai-Tao Zhang, and Lei-Shi Li.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Class V+IV Lupus Nephritis with Multi-target Therapy. JASN 2008 Oct;19(10):2001-10
10. Cai-Hong Zeng, PhD, Zhi-Hong Liu, MD, Huimei Chen, PhD, Rui-Shi Wang, MD, YanChen,MD, Su-Hua Zhang, MD, Li Liu, MD, and Lei-Shi Li, MD. Et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n Chinese pati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2008 Oct;52 (4):691-8
代表性论文
1.Zhihong Liu. Nephrology in China. Nature Review of Nephrology.2013;9(9):523–528 (IF:7.943)
2.Junnan Wu, Chunxia Zheng, Zhihong Liu, et al. Downregulation of MicroRNA-30 Facilitates Podocyte Injuryand Can Be Prevented by Glucocorticoid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2013;25(1):92-104 (IF:8.987)
3.Weisong Qin, Laurence H. Beck, Jr., Zhihong Liu, et al. Anti-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Antibody in Membranous Nephropathy. J Am Soc Nephrol 2011; 22 (6):1137-43 (IF:8.987)
4.Bao H, Zhihong Liu,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Class V+IV Lupus Nephritis with Multitarget Therapy. J Am Soc Nephrol 19: 2001–2010, 2008 (IF:8.987)
5.Song Jiang, Peter Y. Zhihong Liu, et al. Outcomes of systems biology approaches in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s. Nature Review of Nephrology 2013;9(9):500-12 (IF:7.943)
6.Hao Bao, Hao Chen, Zhihong Liu, et al. MiR-223 downregulation promotes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 activation by upregulating importin a4 and a5 in IgA nephropathy. Kidney International 2014;85:624-635 (IF:7.916)
7.Zhao-Hong Chen, WS Qin, Zhihong Liu, et al. Triptolide reduces proteinuria in experimental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nd protects against C5b-9-induced podocyte injury in vitro. Kidney Int. 2010 Jun;77(11):974-88 (IF:7.916)
8.Liu J, Chen Z, Zhihong Liu, et al. Rhein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s from dynamin-related protein-1-mediated mitochondrial fission and cell apoptosis under hyperglycemia.Diabetes. 2013;62(11):3927-35 (IF:7.895)
9.Xianghua Huang, Qingwen Wang, Zhihong Liu. et al.Induction therapy with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followed by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versus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AL amyloido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BMC Medicine 2014, 12:2 (IF:6.679)
10.Shen WW,Chen HM,Zhihong Liu, et al.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 body mass index and proteinuria.Clin J Am Soc Nephrol 5: 1401–1409, 2010. (IF:5.068)
获奖情况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四项。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成绩突出。发现大黄酸是一种独特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良药。获中国及美国专利,立项为86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发。研究了多种肾脏病的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功能变化与临床表型,预后的关联以及肾脏病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及其变化规律。在IgA肾病的研究中发现肠粘膜免疫异常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提出临床分型治疗,显著提高了疗效。对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有独创的研究,经验在国际上推广。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先后带教硕士生15名,博士生26名,博士后5人。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师奖。获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科技奖(1992),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中国工程院第四届光华工程奖(2002)和第三届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2)等科学工作奖励。中央军委记一等功(2001)。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01),全军优秀共产党员(2001),江苏省十大女杰(2004)。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科研项目
1.常见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 国家“973” 项目(首席)(2012CB517600),3800万,项目负责人
2.慢性肾脏疾病新型治疗方法临床试验和新型诊疗技术的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13BAI09B04),600万,项目负责人
3.战时连续性血液净化系列装置及多功能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研发 全军“十二五”重大课题 (AWS11J013),1500万,项目负责人
4.治疗糖尿病肾病一类新药大黄酸的临床研究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2008ZX09101-050),500万,项目负责人
5.常见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253),300万,项目负责人
6.足细胞损伤与修复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大国际合作(81320108007),280万,项目负责人
7.IgA肾病发病机制及其病理学基础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大国际合作(81020108016),200万,项目负责人
8.肾脏疾病诊断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和应用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BK2011020),200万,项目负责人
9.常见肾小球疾病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发现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BK2012054),100万,项目负责人
任职情况
国际肾脏病促进委员会(KDIGO) 委员
2009年3月
中华医学会 理事 2005-至今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 候任主任委员 2009-至今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 委员 2001.04-至今
解放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000.08-至今
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会 副主任委员 2004 -至今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副主席 2005 - 至今
解放军医学杂志 副总编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顾问
学术经历
1986年,刘志红考入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班,师从中国著名的肾脏病学专家、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黎磊石教授,并开始致力于IGA肾脏病发病机理的研究。IGA肾脏病一直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刘志红受领了这个课题。在导师黎磊石的指导下,她度过了夹杂着痛苦、失败和喜悦的一年实验室生活。人们从她那双原本娇嫩却因接触试剂和实验用老鼠而变得粗糙的手上知道了她的艰辛和勤奋,也从她执着的眼神中看到了破解难题的希望。
春去秋来,收获的季节终于向她款款走来。她终于在国际上首次论证了肠道感染是免疫球胆白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首次发现肝脏具有清除免疫球蛋白作用,肝脏病变会使免疫球蛋白沉积在肾脏而诱发免疫球蛋白肾病;首次在国内提出将IGA肾病区分为6种临床类型的观点,并据此分类提出了针对性治疗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993年7月,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刘志红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深造。在那里,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内肾脏病研究与世界的差距,她决心要靠自己的努力来缩短这个距离。于是,在许多时候,她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第二年的冬天,华盛顿下起了一场半个世纪以来罕见的大雪,除了地铁,其它交通工具全部瘫痪,所有的政府部门和学校停止办公。这一天清晨,静悄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里却出现了刘志红蹒跚在淹没了膝盖的雪中的身影。连续5天,她和实验室里几十只转基因糖尿病实验老鼠相伴。两年里,她利用先进的实验室条件,取得了3项国际领先的肾脏病研究成果,两次在美国肾脏病年会上发言。她和她的成果引起了美国等多个国家研究机构的关注,并纷纷向她发出挽留的信号并开出优厚的待遇。这时,在国内的黎磊石院士收到了来自美国的两封国际特快:一封是刘志红的导师、美国国立卫生院肾脏病研究所盖丽·司特克写来的,他希望黎磊石能说服刘志红留下来。一封是刘志红写来的,她说自己的根在中国,她要回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报效养育她的祖国和南京总医院。
1996年,刘志红带着回国干事业的心愿回来了。之前,她自费购买的一批国内奇缺的实验试剂和器材、资料已经提前托运到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她的回来引起了人们的不解,然而在不久后的“九五军队医药卫生杰出中青年基金擂台赛”上,她和考评组一位老专家的一段英文对话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荣誉称号
2002年6月,中国工程院首次面向海内外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国籍青年工程师、科学家颁发“中国工程科技光华青年奖”,刘志红成为全球医药卫生专业领域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青年医学专家。2003年,刘志红获得军队重大贡献奖,光荣当选为十六大代表。在2003年度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中,她以每一轮评选排名前四位的好成绩,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女院士。
业绩评价
“刘是我见致到的最勤奋、最刻苦的人”
刘志红早年就读于新疆医科大学医疗系,从学医的第一天起,她便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医学专家,悬壶济世。正是在这人信念的激励下,1986年,刘志红作别亲人和襁褓中的女儿,远离新疆考取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投师于黎磊石院士门下,潜心学习,这一别就是八年。在这八年里,她心无旁骛,刻苦钻研,为日后的深造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从事IgA肾病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先后有大量高水平的研究论文问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被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 刘志红在做讲座 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1993年,刘志红来美国国立卫生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深造,这里有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有浓厚的科研氛围,几十位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曾在此工作过。她决心加倍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于是,美国国立卫生学院又多了一位中国女性忙碌的身影。1994年冬,华盛顿遭遇一场半个世纪罕见的大雪,交通瘫痪,所有的学校停止办公。清晨起来,刘志红犯难了,实验室里还有数十只实验用转基因糖尿病老鼠等她喂药喂水,但住所离医学院还有好长一段路……连续3天,庞大的国立卫生学院人去楼空,只有刘志红独自在没膝的大雪中往返、奔波。两年中她先后取得了3项国际领先成果,两次在美国肾脏病年会上宣读论文。她的美国导师兴奋地对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的学科带头人黎磊石院士说:“客座研究人员一般要两年才能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刘志红却一年之内就发表了重要论文,真是个奇迹。“刘是我见致到的最勤奋、最刻苦的人。”
从美国归来,刘志红既来不谈休假也顾不上安排自己的生活,第三天就投入到实验室紧张的工作中。回国八年来,她始终保持了这种勤奋拼搏的精神,长年不休假,每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都是快去快回。1999年哈佛大学为她提供兼职研究职务,但考虑到研究所正在进行紧张的研究工作,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志红的勤奋,结出了累累硕果:1998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通令,授予刘志红一等功;200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获中国工程院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然而刘志红没有陶醉在琳琅满目的奖章的光辉里,她同时主持负责军队“十五”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重大项目,努力攀登肾脏病医学的一个又一个高峰,同时还一丝不苟地负责病房治疗工作以及在南京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工作。她每天工作至深夜,节假日也不例外。在研究中,她对实验精益求精,对实验数据的要求近乎苛刻。熟悉她的人说,要找刘主任,最好的时间是每天晚上十点以后打电话的实验室。她这种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影响和带动了周围的一批年轻人,研究所里好学上进蔚然成风。
“我是中国人,有一颗中国心” 军队的不少医学专家,至今仍对刘志红的一段话念念不忘。那是1996年4月,她在全军医药卫生杰出中青年基金擂台赛上,从容地应对专家们的一连串提问。突然,一位老专家用英语发问:“你在美国国立卫生学院取得这么多成就,那里的条件如此优厚,为什么还要回国?”“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我是中国人,有一颗中国心”,为什么不回国?”刘志红不假思索,用同样流利的英语回答。 掌声顿时响起。 出众的才华征服了30位多位专家,“一颗纯真的中国心”更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刘志红在擂台赛中获得全场惟一的满分。
刘志红是一位高产的科学家,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问世。近几年,她先后发表论文150多篇,完成的科研成果有4项达到国家先进水平,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如此高产,对于像她这样资历的临床医学工作者而,简直有些不可思议。了解她的人却说:“刘志红就应该取得这样的成绩,因为她就活在那样的境界里。” 然而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1993年,刘志红在美国国立卫生学院深造时,最使她感到触动的,不是那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也不是那浓厚的科研氛围,而是中国肾脏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刘志红心中产生了一个梦想:要让中国的肾脏病学研究赶超世界先进。“一颗纯真的中国心”激励着刘志红在风雪中奔波,在寓所中发奋、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取得了令导师刮目的成绩。1996年,她带着自费采购的上万美元国内奇缺的实验试剂,设备器材及文献资料,满满当当地装了4大木箱,回到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她将要在这里实践她的光荣梦想。作为一名临床医学科学家,她深知人类基因的研究必须要结合临床才能使其真正造福于患者。一个新的想法跃入脑际:在人类基因临床医学研究尚未开展的情况下,从疾病的多样性入手,阐明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性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有可能在肾脏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个体化治疗上找到突破口。刘志红每天做上百个标本,从病人身上抽血取样、提取脱氧核糖核酸,基因扩增、电泳到观察分析结果,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准确选取了关健性候选基,使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98年11月,刘志红在第31届美国肾脏病年会这个被国际肾脏病学界公认为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学术讲坛上,从基因水平揭示了免疫球蛋白A肾病与紫癫性肾炎的发病机理,为这一近20年来肾脏病界反复争辩得不出结论的国际性难课题得出了完满结论。从1998年开始,连续三年,刘志红年年被邀请在美国肾脏病学会年会上作论文报告,中国肾脏病研究取得的志就蠃得了世界同行的尊敬。
然而刘志红的梦想不会仅止于此,她的奋斗也不会仅于止于此,她始终牢记着导师的话:“我们是中国的国家队,就是要在‘国际大赛’中争金夺银,为国争光。”导师的这些话,激励着刘志红朝世界肾脏病学研究的高峰不停地攀登。
成就荣誉
她在医疗和科研中贡献突出,发表论著250篇,SCI收录6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四项。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成绩突出。发现大黄酸是一种独特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良药。获中国及美国专利,立项为86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发。研究了多种肾脏病的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功能变化与临床表型,预后的关联以及肾脏病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及其变化规律。在IgA肾病的研究中发现肠粘膜免疫异常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提出临床分型治疗,显著提高了疗效。对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有独创的研究,经验在国际上推广。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相关评价
刘志红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临床医学专家。人类的基因浩如烟海,有人断言,要找到与研究有关的基因组需要10年甚至20年时间,而刘志红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准确选取了关键性候选基因。当人类基因组宣布基因序列图绘制成功时,她已通过基因多态性研究,证明了不同的临床类型肾病并非单一的疾病实体,从基因上揭示了肾脏病发病机理,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中国人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与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关系,并开始了对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的探索。从这时候起,刘志红走上了国际肾脏病医学舞台,成为30年里第一位走上国际专题肾脏病讲坛的中国人。她在肾脏疾病发病机制、肾病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糖尿病肾病分子病因学等重大课题研究中,进行了大量前沿性和创新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218篇,其中被SCI(国际科技论文检索期刊)收录34篇。特别是近几年来潜心于应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肾脏病研究前沿做出的系列成绩,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
新闻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