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简介
王德滋,1927年6月27日生于江苏泰兴。195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高校地质学报》主编。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地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火山岩与花岗岩研究。确认加里东期花岗岩在华南有广泛分布,与燕山期花岗岩有明显区别在华南首次发现幔源型花岗岩,是玄武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论证中国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为后造山型花岗岩与拉张背景有关划分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系为橄榄安粗岩系与高钾钙碱性岩系,研究其差别与成因提出次火山花岗岩概念,并以时、空、源一致性作为火山—侵入杂岩的判别标志与合作者在华南发现S型火山岩并研究了它们与锡、铀的成矿关系。代表作有《光性矿物学》、《火山岩岩石学》和The Mesozoic Volcanic-Intrusive Complexes and their Metallogenic Relations in East China。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0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国内著名岩石学家。长期从事花岗岩与火山岩研究,成绩卓著。《华南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与成矿关系》研究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次火山花岗岩类与成矿关系》研究成果,1990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作用与金成矿关系》研究成果,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江苏省教委授予优秀研究生教师奖。出版专著、教材、译著10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研究方向:花岗岩与火山岩。
研究专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出版著作
1.王德滋,韩同蓉,杨美娥译, 《晶体光学薄片研究法》, 地质出版社, 1954
2. 王德滋, 《晶体光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1
3. 《钠长石化和云英岩化花岗岩(变花岗岩)》, 科学出版社, 1966
4. 《火成岩岩石化学导论》, 科学出版社, 1966
5. 《光性矿物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74
6. 王德滋, 周新民, 《火山岩岩石学》, 科学出版社, 1982
7. 王德滋,刘昌实,周金城译, 《花岗岩基的成因》, 地质出版社, 1985
8. 王德滋,陈克荣 ,《浙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 地质出版社, 1989
9.《The Mesozoic Volcanic-Intrusive Complexes and their Metallurgical Relations in East China》(Science press,1996)
发表论文
1.用偏光显微镜测定岩石中矿物含量方法, 地质专辑, No.8, 1957
2. 江苏高资下蜀煌斑岩的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 1958
3. 王德滋, 济南辉长岩及伟晶岩的研究, 地质学报, Vol.38, No.2 ,1958
4. 江苏镇江的火成岩及其接触变质作用,地质论评, Vol.18, No.2, 1958
5. 王德滋,胡受奚, 江西南部加里东期与燕山期花岗岩的对比, 南京大学学报, 1962
6. 孙鼐,王德滋,胡受奚, 华南多旋回花岗岩类的侵入时代、岩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矿专属性的探讨 ,地质学报 ,No.1-2, 1963
7. 王德滋, 周新民, 南京蒋庙碱性辉长岩和等色岩的成因, 南京大学学报, No.2, 1963
8. 王德滋, 涂绍雄, 宁芜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系的岩石学与岩石化学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 No.1 ,1963
9. 王德滋,胡受奚, Correlation Between Caledonian and Yishanian Granites in Southern Jiangxi, 中国科学, Vol.7, No.5, 1963
10. 王德滋, 刘昌实,彭亚鸣, 安徽九华山花岗杂岩体的研究,国家科委,科学技术研究报告, 1965
11. 王德滋, 林承毅,周新民, 江西慈竹流化成因花岗岩类的基本特征, 国家科委,科学技术研究报告, 1965
12. 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的成因问题, 国家科委,科学技术研究报告, 1965
13. 王德滋, 涂绍雄, 宁芜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成矿作用探讨, 地质科技, 1972
14. 变质相与变质带, 福建地质, 1977
15. 王德滋, 关于火山作用的几个问题, 福建地质, No.3, 1978
16. 王德滋, 林承毅,周新民 ,江西慈竹英云闪长岩及其周围区域变质岩的成因, 南京大学学报, No.1, 1978
17. 关于花岗岩的几个问题, 福建地质, No.1, 1978
18. 王德滋, 周金城,刘昌实, 浙江桐庐自碎二长花岗斑岩的特征和成因, 岩矿测试, No.3, 1982
19. 王德滋, 周新民等, 华南前寒武纪幔源型花岗岩类的特征和成因,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No.4,1982
20. 孙鼐,王德滋,刘昌实,陈克荣,华南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岩石学特征, 岩矿测试, Vol.1, No.2 ,1982
21. 王德滋等, Petrogenesis of the Granitoids and their Metallogenetic Relations in S.China ,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论文文集, 1982
22. 王德滋, 周新民等,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cambrian Mantle-derived Granitoids in Southeast China ,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论文集, 1982
23. 王德滋等, A Study on the Migmatization and Granitization of the Mesozoic Volcanic Rocksin the Coast area of Southeast China, 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论文文集, 1982
24. 王德滋, 周金城 ,中国东部自碎次火山岩及其成矿关系, 中国地质, No.10 ,1983
25. 王德滋, 陈克荣等, 江西德兴银山火山机构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地质学增刊, 1984
26. 王德滋, 王赐银等, 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的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 No.3, 1985
27. 王德滋, 彭亚鸣等, 魁歧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因, 地球化学, 1985
28. 王德滋 ,袁朴,彭亚鸣, 福建魁歧花岗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Vol.6, No.1 ,1986
29. 王德滋, 刘昌实, 中国东南沿海海西—印支旋回花岗岩类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系列, 岩石学报, Vol.2,No.4 ,1986
30. 王德滋 ,浙江西裘细碧角斑岩的成因与相关幔源花岗岩类的特征 ,岩石矿物学杂志, Vol.5, No.4 ,1986
31. 王德滋, 周金城 ,An Autoclastic Volcanic-Intrusive Rock and its Metallogenetic Relations Advances in Science of China, 1986
32. 王德滋,高知,宿毛市冲ノ岛ノ花岗岩类ノ野外关系, 名古屋大学综合研究资料馆报告, No.2 ,1986
33. 王德滋, 彭亚鸣,袁朴,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Kuiqi Granite Batholith ,地球化学(英文版) ,Vol.5 ,No.2, 1986
34. 王德滋, 陈克荣,杜杨松, On the Characteristics Evolution and Origin of the Mesozoic Volcanic-IntrusiveComplexes in Coastal Area of Southeastern ZheJiang ,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87
35. 王德滋, 刘昌实, Distribution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Hercynian-Indosinian Grantotoids inSoutheastern China ,地球化学(英文版), Vol.6, No.3, 1987
36. 王德滋, 周新民,祁岖 ,华南元古宙蛇绿岩套及幔源花岗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8
37. 王德滋, Investigation of the Tectonic Enviroments of Marine Volcanic Rocks of JiangnanProterozoic Terranes ,第四届国际环太平洋地体会议 ,1988
38. 王德滋, 皖南低`+`87`!`Sr/Sr 初始比的过铝花岗闪长岩及其成因 ,岩石学报,No.3, 1988
39. 王德滋 ,陈克荣, 中国东南部次火山花岗岩的类型及其成因探讨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8
40. 刘昌实,王德滋, 江西相山—东乡壳源型火山岩基本特征 ,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No.4 ,1989
41. 王德滋, 周新民, Types and Genetic Model of Precambrian Granitoids in South China J.SE.Asian Earth Sci.,Vol.3 ,No.4, 1989
42. 王德滋, 陈克荣,周金城, Mesozoic Subvolcanic Granitoids and their Metallogenesis in Southeast China, 中国科学, No.5, 1989
43. 王德滋, 陈克荣,周金城, Subvolcanic Granitoids in Southeastern China and Metallogenesis Advances in Geoscience of China, 1989
44. 王德滋, 王赐银,于津海, 山东昆嵛山混合杂岩体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南京大学学报, Vol.25, No.4, 1989
45. 王德滋,陈克荣, 浙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特征演化和成因, 地质学报, No.3, 1990
46. 沈渭洲,王德滋,刘昌实, 1220铀矿田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Vol.4 ,No.1 ,1990
47. 王德滋, 刘昌实,沈渭洲 ,日本冲岛新生代花岗岩类的特征和成因 ,岩石学报 No.3, 1990
48. 王德滋, 杜杨松, 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 No.3 ,1990
49. 王德滋,刘昌实,沈渭州,陈繁荣, 江西东乡—相山中山代S型火山岩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科学通报, No.19, 1991
50. 任启江,王德滋等, 安徽庐枞地区巴家滩和矾山—石马滩岩体的时代及岩浆物质来源, 科学通报, No.10 ,1991
51. 王德滋,周金城,邱检生, 橄榄安粗岩系的研究现状, 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 ,No.4, 1991
52. 王德滋,周金城, 岩浆作用与地球动力学刍议—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例 ,岩石矿物学杂志, No.3 ,1991
获奖情况
1.王德滋,陈克荣,刘昌实,周金城, 中国东南部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及其成矿关系, 国家教委(一等奖)
2. 王德滋,陈克荣,杜杨松, 浙江温州地区中生化火山岩的特征、时序、岩浆来源、演化及其成矿关系, 地矿部(一等奖)
3. 孙鼐,王德滋,胡受奚等,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及其成矿关系,国家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1982年
4. 王德滋,唐余贵,施雪, 南京大学的科研管理研究与实施, 江苏省(二等奖),1990年
5.《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作用与金成矿关系》研究成果,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6.1991年江苏省教委授予优秀研究生教师奖
任职情况
现任《高校地质学报》主编、《岩石学报》副主编、《地球化学》(英文版)编委、《地球科学》特约编委、中国博士后基金委员会理事、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地学院院长。
先后担任的学术职务有:中国地质学会副会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业绩评价
王德滋,江苏泰兴人。195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留校任教至今。
1978年晋升教授,198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他是国内著名的岩石学家,长期从事花岗岩与火山岩研究,已出版专著、教材、译著10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991年获江苏省教委授予的优秀研
究生导师奖;并在IGCPNo.224 项目(东亚前侏罗纪地质对比计划)中任“
火成岩”组组长,1996年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组织委员会委员。
王德滋教授早期从事华南加里东期与燕山花岗岩的综合对比研究,获突出性成果。八十年代初,王德滋教授在华南发现罕见的幔源岗岩,证实其为蛇绿岩套的浅色成员,由玄武岩浆结晶分异形成,这一发现表明花岗岩与流纹岩之间必有某种成因联系,通过认真的考察和研究,王教授率先在国内使用“次火山花岗岩”这一概 念,并在《中国地质》杂志上详细论述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提出在“时间、空间、 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前提下,认为某些花岗岩实质上是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 中心式火山机构的“根”,并以此作为判别花岗岩质火山—侵入杂岩的标志。王德滋教授关于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的研究是他在火成岩成岩研究领域上的重大突破。
王德滋教授运用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在苏、鲁、皖地区划分出“橄榄安粗岩”省,其南北两侧均为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省,形成特征的“夹心式”分布格局, 认为是在两大动力体系的影响下形成的,提供了将板块理论运用于火山研究的一个成功的范例。近年来王教授又在华南陆续发现证据确凿的S型火山岩、突破了前人的观点,并阐明了这类火山岩与锡、铀的成矿关系。经过几年持续不断地研究,王德滋教授又先后在华南发现了10余处S型火山岩,按基矿物组含和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为富水、贫水和富氟三种类型,不仅修正了国外著名学者怀特等人的观点,而且还大大深化了对S型火山岩成因机制的认识。
经过多年艰苦的科学实践,王教授把他的科研成果汇集成一本用英语撰写的专著《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及其成矿关系》,作为固体地球科学丛书之一,在第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进行了广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