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合作探源中华文明,在科教融合中加强文化自信——地科院党委组织参观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圣地良渚

来源: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日期:2020-11-04点击:437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的讲话精神。地科院党委利用学院地质工程学科与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的合作优势,探索学院“党建+”模式,以党建推动学科建设,同时也是落实学校关于组织党支部书记线下集中培训,全面提升支部组织力的具体举措。1030日至31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党员领导干部等前往杭州市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考古所)、良渚博物院等进行学习考察。

我院与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考古所)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过程中,以我院国家级教学名师、党员教师徐士进教授、地质工程专业教师支部宣传委员赵晓豹副教授、党员教师吴卫华副教授以及董少春副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在良渚古城三维可视化建模、遗址上覆黄粉土的物质确切来源、水利系统的相关数据核算、规划布置原理、多媒体宣传展示、功能作用和相关工程技术特点揭示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贡献,为成功申遗奠定基础。申遗成功后,浙江省文物局专程发来感谢信,感谢在良渚古城申遗过程中地科院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1030日,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院党员先后参观了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家怀着激动且敬佩的心情依次参观了博物院“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近距离欣赏五千年前古人留存下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祭祀神器,不由兴叹先人的智慧。31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和解说下,参观了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考古所)并进行座谈。良渚古城发现者,原考古所刘斌所长,南大历史系校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宁远研究员,我院校友、考古所工作人员姬翔、张依欣等参加了座谈。刘斌所长向南京大学以及地科院长期以来对良渚考古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随着科学技术与考古学日益紧密地交叉融合,“科技考古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考古所和地科院的学科合作基础扎实,合作前景广阔,感谢南大和地科院为考古所培养了优秀的人才,希望能有更多专家学者加入到研究团队中。王宁远研究员认为,考古学是人文科学里最接近自然的学科,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决人类社会学的问题是极具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他从自身工作出发,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地质学、地层学、地球遥感等学科在考古方面的实际应用,并详细介绍了良渚外围水利系统发现的过程,以及地球遥感在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最后,院党委参观人员和考古所相关工作人员交流了学院和考古所党建的情况。

从习总书记一句“良渚遗址是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到良渚古城正式申遗成功,其间有太多考古工作人员以及跨学科研究人员的努力。此次考察学习让每位党员同志都切身体会到中华民族上溯五千年就已经展现出的凝聚力和匠人精神,古人不仅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择优而用在沼泽之上建立起宜居的新家园,还在纯人力劳动下创造出当下机器都难以复刻的精美艺术品,这样的璀璨遗宝是中国的文化宝库,也是世界的文化宝库。本次考察还深刻体会到科技考古中学科交叉的重要性,更加感受到习总书记关于“考古学界要会同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的重要性,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


文:范楚涵 /周圆圆  图:蒋昌宏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