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28日,“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2018高校高中教育发展论坛(简称“双高”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指导单位,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重庆课堂内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大学》杂志承办。来自全国40余所知名高校和150余所重点高中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名师参加研讨。
论坛以“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为主题,旨在创新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交流方式,解读教育改革政策,建立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教育新机制与新路径,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国家储备创新人才。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主持。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谈哲敏,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杜晓勤,课堂内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信中发表致辞。
“21世纪是知识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引领的新技术革命,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具备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在开幕仪式中,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指出,本届“双高”论坛聚焦“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与选拔”,将高校和高中聚合在一起,打通学段的约束,深入探讨、广泛交流,共同来考虑未来人才的培养之道,是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盛宴。论坛也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论坛在我校召开,为南京大学开拓视野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谈哲敏在致辞中表示,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努力提升国家的教学发展水平,使之同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这既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形成合力,也需要教育系统内部实现有机地联动。这是“双高”论坛的主题,就是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所在。论坛借助全国教育大会的东风,探索高中与高校的协同互动,推进形成有机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提供宝贵经验,为推动国家教育强国的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杜晓勤在讲话中说道,新高考改革落地的今天,教育已经提到内涵式质量发展的阶段,素质教育真正从根本上推广与发展,更高水平的人才体系正逐步建立起来。2018年是新高校改革全面推进的一年。在这个推进过程中,每个省市、学校都会遇到种种阻力与困惑。虽然各自的困扰和问题各不相同,但是对于优秀学子的培养、选拔与输送,始终是联系高中与高校的紧密纽带。这是一条人才培养与选拔的道路,同样也是联系高中与高校一起解决困惑和障碍的途径。“双高”论坛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围绕着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探讨高校与高中教育的衔接,为全国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决策参考。
重庆课堂内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信中讲到了“双高”的缘起:2005年课堂内外与北京大学中文系进行合作开始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3届。鉴于创新作文大赛良好而广泛的社会反响,北大中文系和课堂内外决定待时机成熟,每年举办一次高校高中发展论坛,也简称为“双高”论坛。教育家们思想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智慧的启迪以及实践和探索,必有结晶和成果,也让更多的青少年受益,帮助他们不断成长。他在讲话中提到,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知识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甚至更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空变幻。但是不变的是课堂内外炽热的教育情怀,是对人才培养的孜孜以求,是对国家兴盛的奋斗不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高”论坛将永不落幕。
教育部考试中心评价处处长韩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处长陈云龙,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成尚荣,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所副所长柯政,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旋,在论坛上分别就“新高考政策解读”、“普通高中课程的修改与突破”、“综合素质的的基点与核心:重新认识、发现学生”、“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思考”、“新高考背景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议题做了主题发言。
文章来源 |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