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专栏|励学敦行,朝夕耕耘——优秀校级毕业生专访

发布者:汪琳玥发布时间:2024-06-18浏览次数:10

 南大陶园里,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低语,每一缕风都载着希望。这里不仅是学术的殿堂,也是梦想起航的港湾。随着2024年毕业季的到来,我们特此展开一幕幕属于南大教院的荣耀故事,走近7位在学术与人生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校级优秀毕业生,介绍研学之路上磨砺出不凡光辉的朋辈榜样,激励教院学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励学敦行,朝夕耕耘”,与榜样同行,感受青春力量。本期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近7位校级优秀毕业生,感受他们的学术热情和未来憧憬。(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焦佑希,2021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预备党员。曾任江苏省教科院科研助理,南京大学出版社、就业中心优秀实习生,院系学生助理,协助完成行政事务及学术会议举办,读研期间多次进行学术论坛公开汇报(如北京大学“2022-2023年度中国教育财政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多次获优秀论文奖;参与一项教育部课题,三项省级课题,一项院级课题结项优秀。毕业去向: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继续求学。 

在校期间曾获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南京大学学业奖学金一/二等奖、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杰华奖学金二等奖;曾以第一作者在《中国远程教育》(CSSCI)发表论文《增益还是损抑?Z世代互联网使用及其对学业表现的影响》;以第二作者在《江苏高教》(CSSCI)发表论文《“优生”即“优师”?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任教中小学的匹配与困境》;以第三作者在《职业技术教育》(北大核心)发表论文《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全面振兴耦合协调效应:逻辑机理与实证检验——基于2012-2021 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教育研究院氛围和谐,老师们学识渊博、谦逊温和且爱生心切,在我求学道路上予以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提升和品格的完善,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学生在“亲密”而“有间”的融洽师生关系中获益良多。 

寄语:希冀学妹学弟们,早日找到心之所向,不断向外探索世界,向内寻求自我,运用成长性思维来解决学业与生活上的难题,关关难过关关过。勇往直前,无畏前行!

凌伊,2021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就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身份于CSSCI期刊发表论文各一篇;参与包括国家级、省级项目在内的四项研究课题;所撰论文多次入选第八届全国教育实证论坛、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十七届年会及全国一流教育学科高校学生论坛等大型学术论坛,并获奖或作现场报告。曾任职于校研究生会学术与创新中心、院研究生会综合部,个人述职考核均获评“优秀”;曾任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引导并组织研究生党员同志开展各项学习、实践活动。曾获英才奖学金一等奖、杰华奖学金一等奖、学业一等奖学金(连续三年)等奖励,获评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毕业生。毕业去向为某央企二级单位,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2020年暑期夏令营与教院的结缘,也许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尽管无从得知当时的选择能引发多大的“蝴蝶效应”,但我确信,我永远不会为接住“梦校”橄榄枝的决定而后悔。成为余秀兰老师的学生无疑是幸福的,她无比支持我们展开学术探索,总是在一针见血给出建议的同时冷不丁地展现幽默细胞,评论“犀利”却不“锋利”,在磕磕绊绊的科研道路上,我感恩她接纳一个初出茅庐的笨拙的我,让我在屡屡被挫败打击之余收获良多;她常常鼓励我们体验丰富的生活,认同我们选择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道路,当我陷入对读博和就业的无限纠结时,是她语重心长地分析利弊,助我下定决心作出抉择,我感恩她温柔而强大,开明而坚定,用稳定的情绪抚平了我的焦躁与不安。

我也爱着我的师门,很庆幸,我遇到了坚强、自律、才华横溢又温和善良的师兄师姐们,他们是我的榜样,也与我共享情感能量。在规模不小的“鱼鱼之家”里,有与我合作默契的“论文搭子”,有不厌其烦为我答疑解惑的“同辈导师”,也有同我一起谈天说地、走街串巷的朋友伙伴,感谢能在余门与他们相识。 

在师门之外,教院是更大的学术共同体,感谢各位老师在求学历程中帮助我、启迪我。老师们的博学与风趣吸引我认真享受每一门专业课程,他们勤恳踏实的学术态度更潜移默化地感染了我。在教院,学生与老师之间并不存在所谓门派或专业上的隔阂,我真切地体会到,学院包容的学术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每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在这段为期三年的旅程中,得益于各位师长、同伴的支持和鼓励,以及院系提供的平台与契机,我清晰地洞见自身的成长,也实现了一些小小的心愿,过程曲折,体会丰满,就让千言万语汇作一句:不虚此行,感恩相遇。

寄语:我最想和学弟学妹们说,如果你正感到焦虑或迷茫,那么“恭喜”你进入了研究生的正常进化阶段,无论是在你们看来多“一帆风顺”的佼佼者,也都对这两种情绪毫不陌生。所以,如果你正对科研或求职进展一筹莫展,请不要妄自菲薄,再耐心一点、努力一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你差的也许只是那一点点运气而已;如果你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请不要自怨自艾,去敞开心扉,大胆地和导师同伴聊聊你的疑惑和困扰,也诚实地问问自己究竟哪条道路更贴合所期望的生活,然后抛掉杂念、放手一搏吧,我相信你一定会度过所有难熬的日子,得到想要的答案。祝愿大家一切顺利,得偿所愿!

王治涵,2021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院,保研录取,导师为汪雅霜老师。在校期间,曾获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团支书专项),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南京大学海信奖学金,南京大学兴业银行奖学金,杰华一等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潍坊市潍城团区委“青年人才引进大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会首批“杰出青年训练营”,四川省第十一届硕博学术论坛一等奖、“优秀主讲人”,“江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项目,第八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2022年江苏省教育经济研究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论坛三等奖。毕业去向:天津选调人大常委会机关。

在南大,共度时光最多的是我们的师门“汪家村”。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汪雅霜老师,带我从零开始,走进教育学领域。至今我还记得夏令营与老师第一次交流时的惊喜,记得老师帮助修改大小论文直至凌晨的一条条语音,在各种汇报之前老师耐心细致的鼓励和建议。在三年数不清的组会和团建活动中,劳逸结合的理念、顺其自然的心态、精益求精的习惯,还有满满当当的同门情谊,是我最大的收获。

在南大、在教育研究院学习的时光,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充实。特别感恩我们学院的每一位老师,让我们体验到教育学多面研究的深刻意义。我会永远记得那些时光——大家在草地上共读经典,我们在外出参加会议时互相鼓励、举杯庆祝,整个专业为了下一次的汇报反复熬夜、不断争论……这样的日子或许很难再有,都将化作我未来赶路的厚重行囊。未来我也将继续弘扬南大精神,传承教院学脉,续写南大人的梦想与荣光。 

寄语:即便不知道答案,也要去思考、去行动、去迎接、去探索,做到不困、不惑、不忧、不惧。相信一切都会按照计划循序渐进。祝学弟学妹们在在接下来的旅途中一路顺畅、收获更丰富的风景~

吴奕萱,2021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曾任校团委组织部团建中心副主任、教育研究院第一党支部书记、研究生会青年发展部部长。曾获南京大学年度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南京大学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比赛一等奖,“知周杯”全国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基层研究生会优秀个人,杰华奖学金一等奖,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毕业去向为南京第二十九中初中部。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为师”是我的志向,但在刚入学时我却有一段短暂的“阵痛期”。本科并不是师范专业的我,入学时面对着学院里的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和才情具备的优秀学长,那时候我就像在山谷里独自前行的旅人一般,背负着自我怀疑的包袱,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然而这段旅程并不长,因为在学院的自由包容、尊重支持的院风浸染下,我感受到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涓涓暖流。不知不觉间,我心宽了,心静了,也更加坚定了。在微教学磨课和撰写论文陷入困境时,我更感受到了导师汪雅霜老师和汪家村同门们有力的支持、热情的鼓励和温暖的陪伴。三年来从教育前辈和学院老师的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是他们执着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相互激励的品质。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陶园里的那块“gan”字石,完美的将“行知”两字融合在一起。这个字是我院的精神与魂魄,更是我院对学生的殷殷期许。学院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课堂和专家指导,更给我们提供了众多优质学校的见习、实习机会,使我们深入了解了各个优秀中学真实的教学及学习氛围,为我们教院学子的职业选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观察一线师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在不断地互动教学、乐教乐学搭建起的专业实践之旅中,我学习探索着、也体验收获着,对自己未来的教师职业生涯葆有着憧憬和信心。教院给与了我三年明媚而灿烂的求学旅程,我更需要带着这段美好,保持谦逊、踏实前行进入下一段的旅程。

寄语:“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心之所立之处,决定了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承受什么样的责任,展现什么样的自我,活出什么样的未来。愿各位能一直真诚而不失浪漫地热爱着自己所热爱的。

肖钱盈,2021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预备党员。就读期间,作为小组核心成员参与申报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2022年度“双一流”建设重点资助课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等。曾任职于院研究生会,担任综合部负责人一职。曾获第六届江苏省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一等奖、守仁教育奖学金。毕业去向为江西省选调生。

在南大教育研究院的三年里我收获了无以伦比的成长,很幸运能在世岳老师的师门,和老师同学们于春日玄武湖畔的碧水波光粼粼旁奔跑,在秋天栖霞山上的红叶满山绚烂时登山,在学校的各大草坪上读书。教育研究院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有爱的学术共同体,除了我的导师以外,其他老师也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的学习科研生活和就业。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还在我们迷茫时给予指导,在我们困惑时提供帮助。前路漫漫,我会带着所学所思所想继续前行。

寄语:“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在面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回顾过去的人生旅程,发现自己仿佛是在按部就班地走着既定的轨迹,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再到大学和研究生阶段,一切似乎都是按照社会预设的路径前行。然而,当需要我们独立进行选择时,自然会感到迷茫和彷徨,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身的追问。我们或许曾想过自己想要什么,但可能并没有深入思考过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因此,在不断地努力中可以稍微停下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目标。不过,我们未来可能不是想象中那么宏大的叙事,我们“以为”的未来也是充满诸多变数的,可以多尝试、多体验。我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拥有广阔的选择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杨雨欣,2021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曾获第五届江苏省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中学英语组一等奖、海亮教育奖学金一等奖、学业一等奖学金(两次)、首届“知周杯”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技能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南京大学陶行知教育菁英训练营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一等奖。毕业去向为南京外国语学校。

从一个懵懂追逐理想的少年,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现在。二十余年求学之路渐进尾声,时光里有年少的不羁,有青春的迷茫,也有成熟之后的坦然与温暖。回首在南大的三年读研时光,感恩自己遇到的每个人,正是有了大家的陪伴与鼓励,才拼凑出我这一段充实而美好的旅程。

初入校园时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仍历历在目。教育研究院的老师们,以他们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引领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学院热情可亲的辅导员们,用耐心与关爱为我们排忧解难。在这里,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探讨学术问题,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汪霞教授,她不仅在学术上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更在人生道路上为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她的言传身教,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有追求、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我也会始终牢记:“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在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读研的这段时光里,我收获了知识、友谊与成长。感谢南京大学及教育研究院给予我的一切,这段美好的时光将永远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寄语: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时光荏苒,转眼间作为学姐的我即将结束在学校的日子,步入新的人生阶段。在此,我衷心为你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首先,希望你们能够珍惜这段美好的校园时光。这里有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你们将在这里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最先进的研究方法。请务必珍惜这段宝贵的时光,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各种资源,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学术能力。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你们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其次,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研究生阶段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你们将面对更加深入和专业的学术领域。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才能不断驱使自己前进,不断超越自我。

最后,牢记团队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任务与挑战,这些任务与挑战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学会与团队成员有效地沟通与合作,才是高效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团队中,既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接受不同的意见,这样才能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请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无论你们将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都要保持自信和勇气,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同时,也要学会适应和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不断成长和进步。学弟学妹们,我衷心祝愿你们在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度过一段充实而美好的时光,也祝愿你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祝你们前程似锦,一切顺利!

 

于蕴雅,2021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本科就读于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通过推荐免试进入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校期间,曾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学生第二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获得南京大学栋梁奖学金、南京大学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南京大学杰华奖学金一等奖、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南京大学基层研究生会优秀个人、南京大学基层研究生会十佳品牌工作、安徽省扬帆计划省级优秀个人、江苏省教育经济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荣誉。曾在安徽省统计局、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求职期间,获得安徽省投资集团、安徽烟草、科大讯飞、合肥蜀山经开区管委会等8个企事业单位offer,最终去向为安徽省投资集团。 

四年前,我奔波于会计学期末考试、教育学双学位补课和夏令营材料的整理投递,每天都在思考:我到底能去什么样的学校深造呢?会不会最后只能保本校呢?有一天凌晨,偶然看到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夏令营简章,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教育经济与管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公共管理下面有这样的二级学科,也是第一次感到世界上居然有一个专业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后来我非常幸运,成功获得了南大offer,来到了喜欢的城市、喜欢的学校,读喜欢的专业。 

在南大的三年,是我人生前24年中成长最快的三年,这里有学识渊博的学者、好学向上的同学,还有优质的平台和资源。我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南大。

转眼就要毕业了,回顾三年求学时光,首先我想感谢导师宗晓华教授,宗老师治学严谨,兢兢业业,不仅是一位谦逊的学者,还是一位儒雅的诗人,充分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支持我们在学术之余做自己真心喜爱的事情,关心每一位同学的身心健康,注重团队内部的交流和培养。也感谢教院每一位老师,身上散发着强烈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感,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感谢师门的同学和同专业的同学,大家在我失意的时候为我鼓劲,在我取得成绩的时候为我开心,帮助我渡过了无数难熬的黑夜与黎明。

寄语:前路漫漫亦灿灿,祝各位老师桃李满天下,祝各位同学前程似锦,祝师弟师妹学业进步,也祝教院和南大越来越好!希望所有爱我的和我爱的人和事物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如苍松坚守,如蛟龙腾飞,如凤凰涅槃,教院青年应以“校级优秀毕业生”为榜样,不断追求卓越。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风雨兼程,还是星光灿烂,都应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真理的探求。愿每一位教院青年都能以朋辈榜样为镜,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航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与时代同行,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