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研究
[专家观点]我校举办专业课程建设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进专业课程建设,10月26日下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专业课程建设研讨会,王志林副校长、教务处邵进处长及40多位老师参加研讨会。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守仁教授主持会议。

长江学者、物理学院王振林教授作“加强课程学习中课堂训练与章节测验——改革尝试与效果”的报告,以他所开设的《电动力学》这门课为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他先简要介绍了《电动力学》的发展历史及他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之所以对《电动力学》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因为课程本身非常有用,但数学推导多,矢量运算相对复杂,相对有限的课时,教学内容显得偏多,不容易讲得有吸引力。

对此,他的做法是在授课中坚持写板书,并围绕课程体系,及时补充前沿课外知识点。同时,他非常注意加强课堂训练与章节测验。具体而言,一是每章结束,安排一次一节课的小测验;二是提高小测验在总评中的权重,提高学生的重视度;三是每次测验之后,及时找后10%的学生谈话,关注他们的出勤、作业和状况;四是结合期中考试的表现,及时与辅导员、助教沟通,共同做好学习困难生的帮辅;而对学分绩排在前面的学生,则围绕课程知识点,提供若干研究性课题及相关的前沿文献,指定研究生给予指导,并提供实验室网站作为课题组助教、研究生与本科生交流的平台,期末考试结束后,组织学生集中答辩并点评,根据答辩情况在总评里加分。

他还作了比较研究,将经过课程教学改革的班级学生成绩与未实施改革的同期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发现前者高分段的比例增多、不及格的比例降低。事实证明这套方法非常有效:一是课堂上动笔的学生多了,学生不敢应付作业或者不来听课了;二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一种压力,对好学生有激励效果,对差学生更有鞭策作用;三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共性的问题;四是能及时掌控落后学生的状况,及时提醒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五是将课堂测验纳入成绩统计,能更加科学地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王振林教授最后强调授课教师应注意五点:一是要重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前沿性成果、知识介绍;二是要重视更新教学形式,鼓励学生自身的课外阅读、前沿问题探索、口头报告的多方位自我展示;三是要重视课堂训练与分章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一起,形成对教与学质量的全程监控;四是要重视主讲教师与助教、教务员、辅导员、困难生的多渠道沟通;五是要从教务员那里了解学生上学年的学分绩分布,从辅导员那里了解困难生的名单和情况,选好、用好助教,并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中国计算机协会杰出教育奖获得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陈道蓄教授作“计算机问题求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的报告,介绍了他所教授的《计算机问题求解》开展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他提出在建设一门课程时授课教师需要明确几个问题:一是如何建设一门课。关键在于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考核要求是什么,选择什么教学内容,选择什么上课方式对选定的教学内容最为有效。二是怎样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如果授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就必须明确什么才是“研究能力”,以及怎样才能让学生“得到”这种能力,而不是“应该得到”。三是通过授课,期望学生得到什么。任何一门课不应该以灌输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应使学生得到意识、知识、能力和技能这四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四是课程建设的动机是什么。目前普遍的观点是学生的能力不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课程这个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没有能够很好地承担能力培养的任务。他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应在能力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将其作为了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并由此总结了《计算机问题求解》的十六字教学基本理念:自我探索、深度引导、理论严密、训练充分。五是基础课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他指出与做科研一样,教学也需要深入研究,应站在基础课的角度考虑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能单纯的讲解方法,原理的应用才是教学引导的关键,应引导学生通过形式看到问题内涵。他强调要重视作业,要注意避免过多针对性、验证性的作业,而应通过量足、有深度的书面作业和不间断、有强度的编程作业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训练。每学期开始时他将课程指南发给学生,以“周”为单位安排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以此为基础按照已设定的教学目标去进行考核。他认为只有授课教师明确了这五点,并以此为准则建设一门课程,才有可能上好该课程。

最后,他强调要像做科研一样做教学,对此,他的体会是以目标为导向更容易理清教学改革的思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形式,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学方法仍然适用,教学内容可做适当的调整。

文学院苗怀明教授作“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新探索”的报告,介绍了他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经验和做法。他认为南京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素质高,毕业之后读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数比例很高,因此,教学活动应该针对这一特点,进行基本的学术训练,侧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不能仅满足于知识的讲授。除了课堂讲授应增加学术性,还应将课堂练习、作业及考核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联系起来,对本科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入门训练。

他的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布置开放型、有争议、大家感兴趣的题目。让两位同学重点发言,两位同学评议并提问,其他同学自由发言,老师主持,并进行总结和引导。二是精心设计作业。让这些作业具有学术含量,起到锻炼学生的效果。三是为学生提供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积极联系相关学术杂志及出版社,帮助学生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术热情。四是与时俱进。创办学术网站、博客及微信公众号,将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学界最新研究动态,得到实际的锻炼。他用一系列的成功教学案例证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他表示,教学方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将继续探索各种教学方式,争取做得更好,培养更多的学术后备人才。

王守仁教授认为三位专家分享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研究能力的做法和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他指出三位专家的经验做法非常具有共性:一是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二是结合南京大学研究型大学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重点,开展研究型教学;三是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