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动 | 声学行业校友会举办2025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创新大会

发布者:吴迪发布时间:2025-04-28浏览次数:44

4月22日2025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创新大会暨第一届智能声学创新论坛落幕。此次大会汇聚了智能音频、车载声学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众多专家和企业领袖,展示了行业最新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来自产业界、科研界、高校的专家们围绕智能座舱声学设计、AI驱动的车载音频系统创新、以及声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大会由中国声学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声学行业校友会主办,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歌尔丹拿科技有限公司协办,芯片超人北京瑞森新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车载声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业内企业与学术界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智能座舱及智能声学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邹欣晔主持大会

本次大会由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声学行业校友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导邹欣晔任主持。

 

章东进行开幕致辞

上午,由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声学行业校友会秘书长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章东致开幕辞。章东热烈欢迎与会嘉宾,并回顾了中国声学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南京大学声学学科及声学校友会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与产学研融合方面的突出贡献。

章东强调,智能汽车正从机械时代迈向感官时代,车载声学成为用户体验的核心赛道,期待本次大会能够推动声学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康健进行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UCL)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康健作为声景生态与多感交互领域的国际权威专家,从“人与环境的声学共鸣”出发,进行了“声景与多感交互对智能座舱声学设计的启示”主题演讲。

康健提出,汽车座舱设计从以“噪声控制”为主,正逐步迈向“声舒适设计”的新阶段。康健以欧洲《噪声法》推动城市声景建设为例,强调在智能座舱领域,不能只关注分贝的高低,而应将用户的主观感受、场景语境、多种感官交互纳入设计考量。

王洪兴进行主题演讲

瑞声科技声学解决方案研发总监王洪兴“算法重塑车载扬声器--有限硬件下的高端音质突破”为主题进行了分享。王洪兴指出,音质始终是声学从业者以及用户持续追求的目标,其中最关键的两个评价维度是清晰度与低音。然而,由于扬声器在紧凑尺寸、大振幅/强劲低音、低失真之间存在“不可能三角”,在车载等有限空间内要兼顾这三者极为困难。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扬声器不可避免的物理非线性的失真特性。

 

杨健斌进行主题演讲

歌尔丹拿研发总监杨健斌沉浸声技术的‘最后一米’难题——场景化创新解决方案”为主题,分享了沉浸声技术在车载及家用场景中的最新实践与探索。

 

 

声学技术创新赋能座舱声场新体验主题圆桌对话现场,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导卢晶的主持下,嘉宾们围绕声学技术在智能座舱中的关键价值与未来方向展开深入探讨。本次圆桌对话不仅展现了当前车载声学等技术的多维突破,也呼应了声学技术在交通安全、用户体验及智能交互等领域的广阔前景。大家有了一致的共识:唯有从底层硬件、声学建模、算法优化到人机交互体验的协同创新,方能构建真正沉浸、智能、愉悦的未来座舱声场体验。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牛锋“智能音频中声学测量发展探讨”演讲中介绍了他所从事的声学计量研究工作,重点围绕智能音频设备计量特性的研究与标准制定。他指出,随着智能音频的广泛普及,常规声学计量参数如频率响应、失真度、灵敏度等,已难以全面评估其智能性能,正在探索新的计量方法。

 

比亚迪第九事业部研究部经理齐水宝“汽车声学创新探讨”演讲中分享了其在汽车领域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围绕“超材料在汽车NVH控制中的应用”“新颖声场设计方法”以及“新概念”三个方面展开。

清听声学联合创始人兼CTO匡正作了定向声技术进展及应用”主题演讲。分享主要分为定向声技术介绍、技术背景介绍以及未来方向三个部分。

 

上海彼格镁隆技术有限公司声学前端组主管胡玉祥享了“车载无麦K歌系统设计主题演讲。无麦K歌是使用车内前装语音交互麦克风以及车载音响系统实现无手持麦的K歌体验。胡玉祥指出为了满足不同需求,无麦K歌面临着抗啸叫、低延时以及高保真三个技术挑战,并分析了其主要因素以及可改善方案。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威汽车主被动协同降噪创新解决方案”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他近20年来在汽车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嘉宾们共同启动智能声学交互技术大赛

在本次活动上,智能声学交互技术大赛式启动,该赛事由中国声学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南京大学声学行业校友会、瑞声科技、歌尔丹拿联合发起,旨在推动声学与AI融合创新,激发智能声学交互技术的发展潜力。

芯片超人创始人姜蕾持启动仪式,姜蕾强调,希望通过本次大赛促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加速技术的转化和应用,让智能声学交互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改善人们的生活。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UCL)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康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军,瑞声科技声学解决方案研发总监王洪兴,歌尔丹拿研发总监杨健斌,南京大学声学系主任、教授、博导屠娟,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导卢晶,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声学行业校友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导邹欣晔,芯片超人创始人&CEO姜蕾,北京瑞森新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广昌上台共同见证大赛的盛大开幕。

瑞声科技与歌尔丹拿荣获“座舱声学创新贡献奖”

 

下午的圆桌论坛围绕“声学+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前景”展开,把整场大会的气氛推向高潮。嘉宾们从科研、产业、技术实现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AI技术为声学带来了哪些变革、两者融合的潜力与挑战,如何更好地进行产学研协作等话题。主持人卢晶教授指出,智能汽车作为“具身智能”的物理实体之一,正在快速发展,而当具身智能涉及人机交互时,声学与AI的交叉显得尤为关键。

圆桌嘉宾普遍认为声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具备巨大潜力,尤其在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穿戴设备等场景中应用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跨学科融合、技术门槛高等现实挑战。推动该领域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积累,还需科研、产业、标准等多方协同努力。

随着2025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创新大会的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技术与创意的盛宴。从智能座舱的创新技术到智能音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现场的精彩演讲和激烈讨论展现了行业未来的无限可能。通过此次交流,大家不仅深入了解了智能座舱技术的前沿发展,也感受到创新力量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展望未来,智能座舱车载声学领域前景广阔。随着声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座舱将从单一的听觉体验升级为多维度的感官交互空间。精准空间控制、无麦K歌、主被动协同降噪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将为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驾乘体验。同时,产学研各方的紧密合作将进一步加速技术的落地与推广,推动智能座舱声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4月23日上海车展期间,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声学行业校友会副秘书长邹欣晔教授和理事卢晶教授一行参观了南京大学校友企业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来源:南雍声学公众号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