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秘书处党支部寻访中央大学柏溪分校旧址

发布者:徐月瑶发布时间:2021-10-20浏览次数:2330

20211017日上午,在走访重庆校友会、推动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活动期间,校友总会秘书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前往重庆九曲河湿地公园,寻访中央大学柏溪分校旧址。参加活动的还有重庆校友会前会长彭黎明、副会长曹大友、秘书长赵文恺、副秘书长黄华、校友曾春芬。

在彭黎明校友的带领下,一行人沿着九曲河逆流而上,在经过了一段湿滑泥泞的小路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中央大学柏溪分校旧址。屋前溪水潺潺,屋旁不远处有一处小瀑布。

这座仅存的小屋,是当年中央大学柏溪校区的收发室,据了解,当时这里设有中国银行柏溪分理处、当地邮局以及学校的石印室(印刷教材和试卷)。每天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职工和学生,都到这里收发邮件,像赶集一样热闹。

支部党员在旧址前驻足,回顾了当年中央大学抗战期间的历史。“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危在旦夕,中央大学接到内迁的指令。时任校长罗家伦基于:长期抗战,不便一搬再搬;所迁地点,以水路能直达者为宜;重庆不但军事上险要,而且山陵起伏,宜于防空这三点理由,提出迁校重庆的方案,得到教授会的赞同。随着战事的紧逼,1937923日,教育部“准迁重庆”的批复下达,学校教职工的迁徙于10月上旬开始了。重庆新校址选定在沙坪坝松林坡,是重庆大学东北面的一个小山丘,属该校土地,占地不足200亩。因山坡上长着稀稀疏疏的松树而得名,嘉陵江从山坡下绕过,山清水秀,虽然山丘湫隘逼窄,却也能“自成小小格局”,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1938年,随着战火蔓延,大片国土沦陷,涌入大后方的人员越来越多,中央大学沙坪坝松林坡校区在校人数激增,学校筹划建立分校。经教育部批准,决定在离重庆市区60华里,从沙坪坝沿嘉陵江而上25华里的柏溪建立分校,以安置学校的低年级学生。这里四面环山,岗峦起伏,清澈的溪水从长满翠柏的河边流过,依山傍水,恬静幽雅,时任校长罗家伦把这个没有地名的村子,取名柏溪。据记载,当年的国立中央大学柏溪分校有房屋108栋,3个体育场面积8000平方米,可容纳近2000人在此上课,而修建这样一所规模庞大的学校,在周边村民的争相帮助下,只花了42天。

在当时紧迫的形势下,柏溪分校仍然培养了众多的人才,办学记忆深入人心。如“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钱骥、黄纬禄,中科院院士、固体物理学泰斗冯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的设计者曾联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等,都是从中央大学柏溪分校走出来的。著名画家徐悲鸿、黄君碧也曾在此传道授业。包括朱光亚、钱骥、黄纬禄等在内的科学家,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同时也印证着中央大学柏溪分校曾经的辉煌。

通过对中央大学柏溪分校旧址的寻访,支部党员对南京大学校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深感今日之和平、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虽然战时的中央大学地域分散、开支增加,不利于办学,然而,在抗日精神的感召下,大家齐心协力,知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使中央大学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回顾历史,把握当下,展望未来。这种在逆境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最后,大家在中央大学柏溪分校旧址前合影留念。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