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第六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开幕。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发起,并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东京大学及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联合主办,会议主题是“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来自海内外的140余名民国史学者出席会议。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小敏、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陈宝田,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刚,江苏省政协原秘书长、省孙中山研究会会长卜承祖,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穆耕林,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廖进与会并致辞。
本次会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层次高。与会学者或为西方汉学界的知名学者,或为国内老一代资深学者,或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中青年学术骨干(90%以上),且多半来自国内外著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如哈佛、剑桥、牛津、莫斯科国立大学、东京大学,首尔大学、哥廷根大学、巴黎第十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以及内地各省的“211”或“985”高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哈佛等5所世界一流大学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为中国史学界所仅见,在整个中国学术界也极少。这充分表明了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学术研究事业有了巨大之进步,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有了明显提升。二是议题广泛。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15篇,内容涉及政治制度的转型问题、经济制度之变迁、城市结构与功能的变迁问题、乡村社会的转型、转型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社会转型中的世界因素、转型时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等等。此外,新资料的发掘、新方法的运用、新问题的发现、新观点的提出亦均有程度不同之突破。
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中华民国史研究的高校,该校民国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是国内外民国史研究的重镇。自1984年以来它已联合兄弟单位成功地举办了五次“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 1984、1987、1994、2000、2006),并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