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南大文科学者参与国际合作研究成果在《Science》发表

    发布时间:2024-03-06 点击次数: 来源:历史学院

    在《Science》杂志第382期上,由多国学者组成的马立克病病毒研究团队发表了关于家鸡病毒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良仁教授领导的中伊联合考古队为科研团队提供了研究样品和考古信息,为该成果的共同作者,这也是南京大学文科学者参与合作的科研成果首次在《Science》上发表。

    早在2016年和2018年,张良仁教授率领的中伊联合考古队在伊朗东北部的北呼罗珊省的纳德利土丘开展了两次发掘。通过发掘两条探沟,他们不仅了解了土丘本身和外围的沉积物,而且获得了大量的木炭、兽骨、陶片等样品。此外,在外围的喀伽时期(1794-1925年)灰坑中还发现了孔雀釉陶和青花陶。近年来,张良仁教授团队不断整理现有发掘资料,分析了该土丘出土的青铜时代陶片和孔雀釉陶和青花陶,发表了1篇简报和3篇论文。在开展考古研究中,张良仁教授积极利用国内外研究力量,组织多学科和国际合作研究,与我国故宫博物院、法国国家自然史博物馆(CNRS)等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在得知上述研究需要后,其团队便将喀伽时期灰坑出土的三份鸡骨样品送交马立克病病毒研究团队。

    据悉,上世纪50年代以来,家鸡饲养已经成为全球的一项重要产业,而家鸡疾病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对象。马立克病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疱疹病毒,在家鸡体内产生肿瘤,导致家鸡大批死亡。马立克病是1907年匈牙利医生约瑟夫·马立克发现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为了防御这种疾病,全球家禽业每年要花费10多亿美元用于接种和其他措施。为了跟踪该病毒的演化轨迹,研究团队从匈牙利、西班牙、俄罗斯和伊朗等欧亚大陆国家的140处考古遗址采集了995份鸡骨样品,检测了他们的基因序列。研究发现,这种病毒在欧亚大陆至少已经流行了1000年。但是古代的病毒致死率不高;致死率的提高发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其原因一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家鸡饲养数量激增,导致了基因变异加速;一方面是因为使用了无效疫苗,没有阻止病毒的传播。这项研究可以让我们改善现代的疫苗,跟踪病毒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