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19日,NSFC-RGC内地-香港“新一代遥感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香港大学地理系及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协办。本次论坛旨在加强内地与香港在遥感技术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香港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20余家单位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与。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名誉主席、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郭华东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陆现彩教授,香港大学副校长宫鹏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理工大学翁齐浩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施建成研究员等嘉宾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论坛合影
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执行所长居为民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现彩教授致欢迎辞,向莅临论坛的各位嘉宾和参会代表表示欢迎,并向长期以来支持南京大学遥感学科发展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香港大学副校长宫鹏教授和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内地与香港学者广泛合作的重要性,以共同推动中国遥感学科及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
本次论坛围绕“新一代遥感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主题,邀请了郭华东院士、宫鹏教授、翁齐浩教授、黄波教授、施建成研究员等遥感领域的杰出专家进行特邀报告,涵盖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地球系统模型、人工智能与遥感、青藏高原水循环等研究领域。郭华东院士以“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及星座建设思考”为题,介绍了全球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SDGSAT-1,该卫星是可持续发展卫星星座的首发星。目前,SDGSAT-1已获取全球夜间灯光、热红外和多谱段数据37万景,服务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组织以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决策支持,最后郭院士对未来星座建设进行了展望。宫鹏教授在“人工智能与智慧地球”主题下,探讨了人工智能和智慧地球在土地利用分类、多维城市信息提取等研究领域的应用。翁齐浩教授与黄波教授则聚焦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介绍了如何有效利用地理空间人工智能与卫星观测等技术。施建成研究员分享了关于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的降水、蒸散发、地表径流和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以及其成因分析。
随后,论坛分为“新一代遥感技术”、“碳循环遥感”和“地球大数据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进行了34场精彩的分会场报告。在“新一代遥感技术”分论坛中,专家们报道了超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辐射标准化新技术、基于遥感图像检测城市基础设施损坏的技术、全球30米分辨率森林冠层高度制图、多源感知数据的广义时空谱一体化融合、海岸带及山体遥感监测的最新技术。在“碳循环遥感”分论坛中,专家们探讨了叶绿素荧光遥感、激光雷达遥感、被动微波遥感等技术在热带森林扰动、全球森林碳储量等热门话题中的应用。与此同时,在“地球大数据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中,专家们介绍了时空大数据、多源遥感数据及智能地理建模数据在城市环境健康、全球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碳中和目标实现等方面的应用与思考。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内地和香港地区在新一代遥感技术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多源新型遥感数据融合的优势,为推动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奠定了基础。